background image

  摘要

 在 Carlino-Mills 区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农地非农化变量,应用两阶段最

小二乘法

(TSLS)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利用中国 232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1999 年和 2005 年

两个时间段的截面数据

,从一个整体的视角分析了人口、就业与土地非农化的关系。分析结果

表明

:

① 城市人口与非农就业相互影响,非农就业对城市人口的影响要大于城市人口对非农

就业的影响

;城市人口与第二产业就业呈正相关关系,而与第三产业就业呈负相关关系;

② 城

市人口和非农就业对农地非农化有显著的正的影响

,城市人口对农地非农化的影响要大于非

农就业对农地非农化的影响

;农地非农化与第二产业就业正相关,与第三产就业负相关;

③ 就

业非农化高的地区

,农地非农化将有所减缓,人口城市化高的区域,农地非农化则加剧。根据上

述研究结果

,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相互关系;人口城市化;就业非农化;土地非农化 

  中图分类号

 F30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9)05-0104-07 

  

 

  从要素空间转移的角度来看

,非农化是指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农村人口向城市人

口转化

,也是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转化的过程,即就业非农化、人口城市化、土地非农化构成

城市化的三个方面。三者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如果发展协调合理配置,则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发

;反之则迟滞城市化进程[1]。2005 年中国城市化已步入快速转型期,但低于中低收入国家

44%的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的高收入国家;更为甚者,由于长期以来中国注重人
口的空间转换而不是职业转换

[2]导致不完全的城市化现象[3],这种现象严重影响耕地资源

的合理配置

,成为现阶段中国转轨与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3]。从 1996 年 10 月 31

日到

2006 年 10 月 31 日,中国耕地从 19.51 亿亩减少到 18.27 亿亩,10 年中净减少耕地 1.24 亿

[4],其中建设占用耕地是每年耕地非农化中比例较大的部分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据统

,2003-2006 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占年内减少耕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 7.9%、19.81%、21.54%和

25.18%。由于建设占用耕地不可逆,在未来很长时期内将构成农地流失最大的威胁[5]。许多文
献对人口与就业

,人口、就业对土地非农化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例如,国际上人口和就业

关系的争论存在需求论、供给论

[6]。同时决定论 

  

[7]的观点。国内学者主要从宏观尺度上对人口城市化和非农化两者关系进行了研究 ,研

究观点为滞后论、适度论、超前论等

[8]。在人口城镇化与农地非农化相互关系的研究方面学

术界持有不同观点

[9]:

① 正相关关系;②“库茨尼茨曲线”关系;③ 人口城镇化不对农地非农化

产生影响

;

④ 因果关系或不存在因果关系;⑤ 双向互动关系。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数仅从各自的

专业领域就其中的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缺乏整体的视角;同时假定变量的外生性,从而会高估

这种可能的影响

;应用传统的回归分析方法,而忽略因果关系的描述;利用省级尺度的数据,可

能会由于样本不足而产生估计有偏的问题。本文在

Carlino Mills 区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通过

引入农地非农化变量

,应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SLS)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利用中国 232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层面

1999 年和 2005 年两个时间段的截面数据对人口、就业与土地非农化

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1 模型构建及方法说明 

  

 

  在

Carlino Mills 区域增长模型[10]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农地非农化变量构建计量模型如

  

 

  

ΔWORt=β1POPt-1+β2ΔPOP+β

�3WORt-1+βwΩw(1) 

  

ΔPOPt=α1WORt-1+α2ΔWOR+α3POPt-1+αpΩ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