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摘要:目的:通过对儿科护理心理护理的应用体会和总结,提高护理过程中的效率和

质量。方法:配合医生治疗小儿疾病的同时,考虑小儿的心理需求,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

结果:良好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身心康复有明显的效果。结论:在儿科护理中

,坚持做好心

理护理

,是医学模式转变、丰富整体护理内涵的需要,也是促进医学发展的保证。 

  关键词:儿科;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6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69-01 

  心理状态的改变常常为机体的功能改变提供早期信息,有经验的母亲常会发现自己的

孩子在躯体疾病的初期

,往往表现为情绪烦躁、好哭、不安等。事实上,许多躯体疾病都可以伴

随着心理状态的变化。在护理工作中

,护士既要配合医生治疗小儿疾病又要考虑小儿的心理要

,并要顾及家长的情感需求,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护士要成功地完成一项护理措施,必须懂

得心理护理的原理与有关知识

,具有必要的动手能力。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坚持做好心理护理,

不仅是医学模式转变、丰富整体护理内涵的需求,也是树立良好形象、促进医院发展的保证。

本人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

,浅谈一下心理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体会。 

  

1 儿科患者的心理特征 

  

1.1 恐惧不安。幼儿期的孩子生病住院,离开了熟悉、温馨、备受呵护的家庭环境,被迫

与家庭成员分离,对患儿心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再加上疾病、检查、治疗带给患儿躯体的

不良刺激,以及生疏的环境、饮食的不适应等多种因素,都会使患儿产生恐惧不安的心理。

 

  

1.2 爱的需要增强。幼儿在生病时,对爱的需要更加强烈。他们依赖母亲,希望母亲陪伴,

如果得不到满足,会引起患儿食欲不振、沉默少言、精神萎靡,失眠多梦,甚至行为异常。

 

  

1.3 依赖性增强,情绪自控能力差。目前的儿科患者,大多是独生子女,日常在父母和

家庭成员的百般呵护下成长,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生病后住进医院,离开父母,离开家

庭,精神上受到打击,加上疾病的折磨,自理能力进一步减低,而依赖性加强。幼儿正处于

生长发育阶段,脑神经发育还不成熟,表现为耐受力低,尤其是生病后,感情更加脆弱,

稍有不适,既表现出焦虑不安、哭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表扬艺

术,有效的实施心理护理,影响和转化患儿的消极情绪,激发和调动其积极情绪,促进疾

病早日康复。

 

  

2 了解患儿及家属心理活动,用言语技巧满足心理需要 

  患儿从温馨的家庭生活环境到陌生的医院,由于受到家长的宠爱和娇生惯养在无形中

养成了任性、霸道、自私等不良习惯,加之生病后家长对其的同情、迁就,使其变得更任性,

不愿意接受治疗、讲条件等。对此,护理人员必须用自身的职业素质去满足患儿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