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规范书刊印刷的印前制作
  对于传统工作模式下的印刷企业来说,最终的印品质量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制版质
量。特别是在当前印前开放化和社会化的条件下,出现了许多不是很正规的印前制版公司。
在他们提供的胶片活件中,存在一些不规范性问题,如设计制作中未考虑印刷和印后加工
工艺、提供的胶片质量参差不齐等,都会对印刷企业的生产和最终产品质量造成影响,有的
甚至影响到印刷厂的声誉和经济效益,因此规范印前作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里笔者结合
本厂实际,针对外来胶片和印前制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做一概述。
  

1.对制版软件不熟悉造成的质量问题  由于对制版软件不完全了解,在使用过程中

操作不当,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如印刷企业将调整好层次的扫描图像文件交给客户进行进一
步的制作,客户不了解软件中某些选项的含义,选择了错误选项,使得调整好的图像层次
变得面目全非,印品的色彩、饱和度、层次与原稿相悖,最后客户还对印刷效果不满意,殊
不知正是由于他们自己的错误操作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有的软件排英文版效果非常好,而排中文版却可能有些问题,在设计制作时,操作者
要尽量避免使用某些字体或功能。如用

PageMaker 排版时,使用某些字体就会出现标点符号

粘在汉字后面分不开的现象;有的设计者在设计字体时选择了加粗功能,出胶片时极易出
现糊字现象。
  

2.同一产品胶片密度不一致  有的制版公司对输出流程没有进行线性化控制,造成

输出的胶片密度不一或密度不够,网点发虚。打样时,再将密度相近的胶片排在一起,只要
打样样张得到客户的认可即可,完全不考虑实际印刷能否实现。而在实际印刷生产中,一本
书刊拼大版后,不同密度的胶片很可能排在同一版内,晒出的印版就会出现有的页面笔画
和线条清晰、结实,有的页面文字断笔画、线条变细。这样的印版上机印刷不仅给操作带来不
便,而且每页的墨色也无法保证一致。装订成书后,整本书前后墨色深浅不一是难免的。而
对于画册等高档彩色印刷品,由于网点密度不一致,晒出的版有深有浅,在印刷时很难追
上打样效果,客户难以接受印刷样,使客户与印刷企业产生矛盾。
  

3.四色胶片的网线角度设置不符合印刷要求  常规四色印刷是通过四张加网的分色

片晒版、上机印刷完成的。为了防止四色网点相互干扰,产生龟纹,通常需要根据印刷品的
不同特点来设置不同的网线角度。如对于以人物为主的产品,网线角度一般是黄版

90°、品

红版

45°、青版 75°、黑版 15°;对于以风景为主的产品,网线角度一般是黄版 90°、品红版

75°、青版 45°、黑版 15°;对于一些特殊的产品,也可能将黑版设置为 45°。
  网线角度的设置对印刷色彩还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网线角度设置不对,在印刷过
程中图片易偏色或产生难看的龟纹。尤其当印刷设备有一定程度磨损、精度稍差时,印品质
量基本达不到样张的要求。而由制版公司提供的胶片经常会出现网线角度设置不规范的情况,
以人物面部为主的产品,品红版设置为

75°或 15°,有时甚至出现两张胶片用同一个网线角

度的现象。由于打样是湿叠干的过程,印刷是湿叠湿的过程,设备条件、原材料的质量都完
全不同,因此打样时设置这样的网线角度可能没有问题,而印刷时就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
的质量问题。
  

4.网线数设置不考虑印刷条件

  很多制版公司认为网线数越高,产品的质量越好,其实不然。因为高于

200 线/英寸的

产品采用普通印刷机印刷已无法完全还原全阶调网点,可能出现并级,图片的层次会受到
损失,因此在制版时要根据印刷条件设置网线数。就目前市场的情况,一般高档画册和精细
产品,用高档四色机印刷,

175~200 线/英寸比较合适;一般彩色期刊(轻涂纸印刷),用

一般的四色机印刷,

150~175 线/英寸即可;而对于用非轻涂纸印刷的单色期刊和书刊产品,

用国产胶印轮转机印刷,

100~133 线/英寸即可。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印刷条件,要使用

不同的加网线数,不能一刀切,一味追求高网线数是无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