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数码打样在凹印制版中的应用要点
  数码打样作为传统打样的更新换代产品,已经在凹印行业使用了近

10 年,从最早使用

的热转印打印机、连续喷墨打印机,到现在的按需喷墨打印机、多色热转印打印机以及数字
印刷机,数码打样给凹印打样带来了非常大的便捷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成本,减
少了浪费,凹印制版厂也得到了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节约。无论是哪种打印机或与之相配的
色彩管理软件,从本质上讲,都可以实现较理想的打样效果,但是否能物尽其用,更多的
还是要看操作者对于数码打样技术的理解,以及对整个系统的运用是否娴熟。
  所有的数码打样系统都是通过

“颜色模拟”的方式来工作的,都是通过使用主流的或非

主流的色彩管理技术来模拟印刷样张,而不是使用印刷油墨来打样。由于数码打样系统所使
用的墨水或墨粉与印刷所用的油墨不尽相同,所以往往会出现同色异谱的现象。同色异谱并
不是一无是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它是印刷的理论基础,如果没有同色异谱,我们也不
可能通过印刷方式来复制颜色。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应如何利用好同色异谱现象,尽量避免由
其带来的不便。做好凹印制版中的数码打样工作需要注意以下

5 点。

  

1.标准光源对数码打样效果的影响

  很多人认为,光源对色彩的影响不大,只要将数码打样的样张和印刷样张放在同样的
光源下观察,颜色就应该是一样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对于像印刷品这种反射稿来说,照明
光源的颜色指标非常重要,如果照明光源发生变化,我们所看到的颜色肯定也会发生变化
只是因为我们身处其中,这种变化经过人眼和大脑处理后,就自动适应了,并不能形成明
显的对比效果。但是如果同时放在三个不同的光源下观察,其颜色变化情况就一目了然了。
  通常,应将

D50 标准光源作为数码打样的观察光源,这一方面是因为 D50 光源的光谱

能量分布更加均匀,在此光源下观察颜色时人眼的感受更舒服;另一方面,

ICC 色彩管理

系统也是建立在

D50 光源、2°视角基础上的。在没有特别选择的情况下,所有输出设备的

ICC 描述文件都是描述在 D50 光源下的颜色外观。如果实际的光源不是 D50,就会产生颜色
的变化。
  

2.基于 ICC 色彩管理的颜色转换方法

  基于

ICC 色彩管理的颜色转换方法有 4 种:可觉察转换法、饱和度法、相对色度法和绝

对色度法。其中,相对色度法和绝对色度法通常统称为色度法。在这

4 种转换方法中,绝对

色度法是最能准确再现颜色的,也是推荐的转换方法。因为使用这种转换方法,可以保证所
有颜色都找到最接近的转换色值来打印,从而确保数码打样的精确性。但是,由于使用了绝
对色度法会模拟印刷的纸白,实际使用时有些客户并不能接受这点,于是就用相对色度法
来代替。相对色度法不模拟纸白,客户更容易接受其效果,但是使用这种转换方法在颜色的
高光部分会出现色差,如果使用的是早期的色彩管理软件,还可能在高光部分出现阶调层
次再现错误。如果执意要使用相对色度法,最佳的方法就是找到与印刷承印物最接近的数码
打样耗材来打样。
  

3.凹印数码打样的测量方法

  很多凹印产品都是软包装,这与胶印是不同的,所以凹印制版厂在测量薄膜上的颜色
以及目测评价效果时,往往在薄膜下方衬垫白纸,有些凹印制版厂的工作人员会使用普通
的铜版纸或看起来较

“白”的纸张作衬垫,但这样做是有风险的。为了满足目视观察的习惯,

生产纸张时通常都会添加一定量的荧光增白剂,荧光增白剂最主要的特点是吸收照明光源
的紫外光能量,在可见光谱的蓝紫区域发光,从而使人眼

“感到”颜色更“白”,这样用仪器

测量色度值时,

Lab 值中的 b 值会偏向负值。所以在数码打样中,对薄膜做色彩管理时,最

好用标准白板垫在下面,即使

Lab 值中的 ab 值为零或接近零,L 值越高越好;也可以查看

所垫纸张的光谱反射率,反射率曲线越平越好。如果没有标准白板,可以考虑使用不含荧光
增白剂的白纸作为衬垫,也可以参考

ISO12647 标准(纸白色度值:a=0,b=-2)选择白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