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完善环境监测机制

,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摘

 要】环境监测作为一项技术受到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介阐述了环境监测的内涵和意

义,分析了国内环境监测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环境监测管理;现状;对策

 

  

 

  国家环保总局就下发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为环境监测立下了正式的法律保障。
环境监测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随着工业化步伐中

“生态和谐”“人类社会与环境和谐发

”等理念的兴起,环境保护观念深入人心,完善环境监测管理机制以有效成为了环境监测

中的首要问题。

 

  

1.环境监测的内涵和意义 

  (

1)环境监测的含义。政府行为就是政府机关及其直属行政事业和科技事业单位依法

实施管理,直接或间接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环境监测具备了政府机关及其直属行政事业和
科技事业单位

(具有执法职能)的主体要素、行使职权的行为的职能要素和依法实施并产生法

律效果的行为的法律要素。同时还包括这些内涵:其一,环境监测是法律上具有强制性要求
的活动,环境监测站对污染源的年检、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污染源限期治理的监测、污染
事故监测、污染纠纷仲裁监测等都具有强制执行的特点,这是环保法赋予环境监测比较普遍
的。其二,环境监测行为是具有公正性的活动。执法就必须公正,要以法律为依据,以

“科学

监测

”为基础,为政府决策和社会服务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绝不能因行政干预、长

官意志、主观愿望和亲情关系而影响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其三,环境监测是具有社会服务功
能的活动。环境保护是社会公益事业,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自然赋有
社会服务性,更何况环境监测还有为改善环境质量服务的职能。

 

  (

2)环境监测的意义。我国环境监测软硬件建设都得到了较大的加强,对监测各种环

境污染因子形成了一定的监测能力,对强化环境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看出环境管理
以监测数据为基础,离不开环境监测的技术监督和支持。若没有环境监测,就无法管理,更
谈不上科学管理。环境监测是掌握污染动向和预防污染危害的重要环节,是环保工作的

“尖

”,对加强环境管理、制订环保政策和法规、促进经济建设有重要意义。 

  

2.环境监测发展状况 

  (

1)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我国环境监测起步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经过 30 年

的发展,尤其是近

10 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依托各级环境监测网分级管理和上下级业务

指导的管理模式在环境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环境监测经过了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质
量控制阶段,目前正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完善阶段。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是环境监测站建站的

初期,质量管理的方式主要采用的是统计质量控制,它局限于对样品的最终分析数据进行
统计分析,检验其合格情况,同时对实验室内分析过程也采用了一定的质量控制手段,但
对现场采样工作的质量和其他环节的工作质量则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从

80 年代中期到 90

年代,环境监测系统先后开展了创优质实验室和计量认证工作。优质实验室分别从人员素质
状况、实验室条件与管理、质量保证、工作完成等

4 个方面对环境监测站的主要工作进行考核。

而计量认证则从组织机构、仪器设备、检测工作、人员、环境制度等方面对环境监测站的工作
质量进行更具体、全面的考核。这两项工作的开展对环境监测站的自身建设起到了强有力的
推动作用,不断强化了境监测站的建站意识,使环境监测站的面貌和监测能力在较短的时
期内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到了上世纪末,随着《校准和检验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的
颁布,开始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全新概念,这是一些先进发达国家的实验室管理多年实践
经验的总结,具有很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2)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监测数据滞后和代表性不强问题。目前,定期环境监测从人工

采样,到实验室数据分析,最后到形成检测报告一般需要两到三周的时间,监测数据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