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牙周病预防和治疗的误区

  误区一:只要用漱口水就可以清洁口腔。

  纠错:只有在刷牙后使用杀菌漱口水,才能全面清洁口腔。药用漱口水的使用更要遵医嘱。由于药物常

无法在口腔内停留足够长的时间,更无法接触深藏在牙龈下的菌斑。长期使用抗菌药物还会引起副作用。

  误区二:妇女月子里不能刷牙。

  纠错

:孕期和产后营养足而运动少,牙龈炎症更易频发,应该坚持每日用温水和牙膏刷牙。

  误区三:刷牙时牙龈出血主要是因为缺乏维生素

C。

  纠错:刷牙时牙龈出血是牙周病的一种早期信号,也是其它疾病包括白血病等血液疾病的临床表现之

一,缺乏维生素

C 并不是牙龈出血的唯一原因。

  误区四:天天刷牙就可以保持牙齿卫生了,洁牙是为了美容、赶时髦,没有必要。

  纠错:一般情况下,用牙刷刷牙只能去除一部分菌斑,很难去除牙石。定期洁治是一种牙科专业医疗

手段而不单纯是一种美容措施,医生在洗牙的同时又为患者检查了一次牙齿,也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

疗。洁治以后还要通过有效刷牙开维护牙周的健康。

  误区五

:洗牙会导致牙缝增大,引起牙齿过敏,牙体受到损伤。

  纠错:超声波洁牙机专用金属工作尖的设计硬度低于牙釉质,受过专业训练的洁牙员和牙科医生洁牙

时会掌握技巧而不会产生过分的釉质刻痕。第一次洗牙,因为牙垢较多,可能有些不适,以后洁牙不适感

会减轻。有些人洁牙后会出现 牙缝变宽 的现场,那是因为在牙石的 伪装 下,患者不知道由于牙石的侵

害,受压迫的牙龈已严重退缩,压根已严重暴露,牙齿已变得松动,牙与牙之间的间隙已变宽,只不过是

长时间没有清洗,让结石给堵塞和

   捆绑 住了,洁牙完毕后牙龈组织肿胀消失,暴露出已受到损害的牙齿,却误认为是洁牙造成的结果。

  误区六

:

只有上年纪的人才会得牙周病, 老掉牙 是天经地义的必然规律。

  纠错:统计资料表明,牙周病是我国

35 岁以上人群中造成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遗传等

因素的影响,有些人在

20 岁左右即可发生牙周病,而且这种情况下病情较一般人更为严重。因此,绝非

只有上年纪的人才会得牙周病。健康的牙齿是可以伴随终身的,世界卫生组织于

2001

年正式提出

8020

运动 计划,即民众到了

80 岁仍然要保有 20 颗完好的牙齿。

  误区七:广告里介绍中医也可以治疗牙周病,我只要去买点中药服用就可以了。

  纠错:很多人很会依赖药物治疗。其实,单纯用药只是牙周病治疗的辅助措施,仅能暂时减轻炎症。对

付牙周病的关键还在于从清洁牙菌斑等牙周病病因入手。而养成每天刷牙、使用牙线、定期洁牙等日常生活

中的好习惯,是清洁菌斑和预防牙周病最有效的方法。中医药必须进行个体化辩证施治,在牙周基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