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一、含油废水的来源、油的状态及含油废水对环境的危害
(一)、来源
    含油废水的来源非常广泛。除了石油开采及加工工业排出大量含油废水外,还有固体燃料热
加工、纺织工业中的洗毛废水、轻工业中的制革废水、铁路及交通运输业、屠宰及食品加工以及机
械工业中车削工艺中的乳化液等。其中石油工业及固体燃料热加工工业排出的含油废水为其主
要来源。
    石油工业含油废水主要来自石油开采、石油炼制及石油化工等过程。石油开采过程中的废水主
要来自带水原油的分离水、钻井提钻时的设备冲洗水、井场及油罐区的地面降水等。
    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含油废水主要来自生产装置的油水分离过程以及油品、设备的洗涤、冲洗
过程。

固体燃料热加工工业排出的焦化含油废水,主要来自焦炉气的冷凝水、洗煤气水和各种贮罐

的排水等。

(二)、状态

含油废水中的油类污染物,其比重一般都小于

1,但焦化厂或煤气发生站排出的重质焦油

的比重可高达

1.1。

油通常有四种状态:

    (1)

  

呈悬浮状态的可浮油 这种油珠粒径较大,一般大于 100

μm。易浮于水面,形成油膜或油

层。如把含油废水放在桶中静沉,有些油滴就会慢慢浮升到水面上,这些油滴的粒径较大,可
以依靠油水比重差而从水中分离出来,对于石油炼厂废水而言,这种状态的油一般占废水中含
油量的

60%~80%左右。

2)分散油 油珠粒径一般为 10~100μm,以微小油珠悬浮于水中,不稳定,静置一定时间

后往往形成浮油。

(3)

  

呈乳化状态的乳化油 油珠粒径小于 10

μm,一般为 0.1~0.2μm。往往因水中含有表面活

性剂使油珠成为稳定的乳化液。这些非常细小的油滴,即使静沉几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仍然
悬浮在水中。这种状态的油滴不能用静沉法从废水中分离出来,这是由于乳化油油滴表面上有
一层由乳化剂形成的稳定薄膜,阻碍油滴合并。如果能消除乳化剂的作用,乳化油即可转化为
可浮油,这叫破乳。乳化油经过破乳之后,就能用沉淀法来分离。

(4)呈溶解状态的溶解油,油珠粒径比乳化油还小,有的可小到同 nm,是溶于水的油微粒。

(三)、对环境的危害
    油污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生态系统、植物、土壤、水体的严重影响。
    油田含油废水浸入土壤孔隙间形成油膜,产生堵塞作用,致使空气、水分及肥料均不能渗入
土中,破坏土层结构,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甚至使农作物枯死。为此,我国在

1985 年颁布

B5084—198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规定,在一、二类灌区对水质的要求,石油类含量均不

得大于

10mg/L(广东省石油类一、二级排放标准均为 5.0mg/L)。含油废水(特别是可浮油)

排入水体后将在水面上产生油膜,阻碍大气中的氧向水体转移,使水生生物处于严重缺氧状态
而死亡。在滩涂还会影响养殖和利用。有资料表明,向水面排放一吨油品,即可形成

5×10

6

m

2

的油膜。

含油废水排人城市沟道,对沟道、附属设备及城市污水处理厂都会造成不良影响,采用生

物处理法时,一般规定石油和焦油的含量不超过

50mg/L。

二、除油装置
(一)、隔油池

隔油池的作用是利用自然上浮法分离、去除含油废水中可浮性油类物质的构筑物。隔油池能

去除污水中处于漂浮和粗分散状态的密度小于

1.0 的石油类物质,而对处于乳化、溶解及分散

状态的油类几乎不起作用。其基本要求如下:

1)隔油池必须同时具备收油和排泥措施。

2)隔油池应密闭或加活动盖板,以防止油气对环境的污染和火灾事故的发生,同时可

以起到防雨和保温的作用。

3)寒冷地区的隔油池应采取有效的保温防寒措施,以防止污油凝固。为确保污油流动顺

畅,可在集油管及污油输送管下设热源为蒸汽的加热器。

(4)隔油池四周一定范围内要确定为禁火区,并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和其他消防手段。隔油

池内防火一般采用蒸汽,通常是在池顶盖以下

200mm 处沿池壁设一圈蒸汽消防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