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第四章 废水生物处理技术

第七节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工艺

第四章

 废水生物处理技术

第七节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工艺

本节主要内容

第一节

   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发展概况及特征

第二节

   早期的厌氧生物反应器

第三节

   厌氧消化池

第四节

   现代高速厌氧生物反应器

第五节

   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新进展

第六节

  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运行管理***

一、厌氧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 厌氧三、四阶段理论;
 影响厌氧生物处理过程的主要因素:

硫酸盐对厌氧处理的影响。

厌氧消化的三阶段理论

两阶段理论的存在问题:研究表明,产甲烷菌只能利用一些简单有机物如甲酸、乙酸、

甲醇、甲基胺类以及

H2/CO2 等,而不能利用含两个碳以上的脂肪酸和甲醇以外的醇类。

70 年代,Bryant 发现原来认为是一种被称为“奥氏产甲烷菌”的细菌,实际上是由两种细菌
共同组成的,一种细菌首先把乙醇氧化为乙酸和

H2,另一种细菌利用 H2 和 CO2 产生

CH4;因而,提出了“三阶段理论”。

 水解、酸化阶段:

 产氢产乙酸阶段:产氢产乙酸菌,将丙酸、丁酸等脂肪酸和乙醇等转化为乙酸 、
H2/CO2;

 产甲烷阶段:产甲烷菌利用乙酸和 H2、CO2 产生 CH4;

 一般认为,在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约有 70%的 CH4 产自乙酸的分解,其余的则产自 H2 和
CO2。
厌氧消化的四类群理论

 同型产乙酸菌:将

H2/CO2 合成为乙酸。

      实际上这一部分乙酸的量较少,只占全部乙酸的 5%。
 三阶段、四阶段理论是目前认为的对厌氧生物处理过程较全面和较准确的描述。
二、厌氧消化过程中的微生物

 发酵细菌

(产酸细菌)

 产氢产乙酸菌
 同型产乙酸菌
 产甲烷菌;

  等

1、发酵细菌(产酸细菌)
主要功能:
   水解——在胞外酶的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成可溶性有机物;
    酸化——将可溶性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脂肪酸、醇类等;

l 主要细菌:梭菌属、拟杆菌属、丁酸弧菌属、双岐杆菌属等;
l 水解过程较缓慢,并受多种因素影响(pH、SRT、有机物种类等),有时会成为厌氧反应

的限速步骤;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