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分析

摘要:现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高楼大厦不断出现。
在建筑行业发展的同时,我们还需要看到,现阶段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整体体现出来的是
一种墨守成规的现象,缺乏创造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该
在掌握建筑结构设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建筑
结构设计基本方法进行了研究,对实际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方法;问题;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3 文献标识码: A 

  建筑的质量与建筑结构设计有很大关系,因此必须加强对设计环节的控制,要保证设
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且设计要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设计理念,紧跟时
代步伐,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产品。

 

  一、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探讨

 

  

1、被动设计法 

  现阶段,建筑结构设计以及结构计算理论方面的研究往往考虑较多的是怎样将建筑结
构的抗力

R 提高,这便导致建筑施工所需的混凝土等级变得越来越大,并且所需的配筋量

也随之而不断增多,最终极大的增加了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这与经济合理的原则是相背
离的。通常将抗力

R 提高的结构设计方法称作被动设计法。就抗震设计而言,通常是按照初

定的尺寸以及混凝土强度等级来对建筑结构的刚度进行初步的计算,然后再通过结构刚度
来将地震作用效应进行验算,最后计算所需的配筋数量。

 

  

2、主动设计法 

  众所周知,如果结构刚度越大,那么地震效应便会越大,并且配筋数量相应增加,进
而又会引起结构刚度的增大,由此便会导致钢筋数量、结构刚度、地震效应均不断增强的恶
性循环。因此就应当适当的考虑将地震作用效应

S 降低,通常将地震作用效应 S 降低的结构

设计方法称作主动设计法。在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进行设计的时候,通常会在主体和基础中间
加设弹性层,以便于降低将地震效应对主体结构的影响;部分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往往会在
建筑的顶端加装

“反摆”,在发生地震的时候,这个“反摆”的位移方向便会与建筑顶端位移

方向保持反向,进而就能够在建筑物随地震的作用而振动时产生一定的阻尼作用,从而大
大的使得建筑物的顶端位移减小,最终降低地震作用所产生的边端效应。

 

  

3、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 

  从总体上来看,建筑结构的计算理论大体经历了破损阶段计算、容许应力法、经验估算
以及极限状态计算等多个发展阶段。当前我国国内的建筑结构设计普遍采用的结构设计方法
就是概念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这种方法要求作用效应

S 应当等于或者小于结构抗力 R,建

筑的结构形式应当与位移条件以及强度条件相互协调。与此同时,对于内力计算所运用的力
学模型通常是弹性模型,在需要对塑性变形重分布进行考虑时,那么则应当将弹性模型所
计算出来的内力与调整系数相乘。与其它方法相比较,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更为合理、更
为科学。其中,概念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当中所普遍使用的公式便是作用效应

S 等于或者小于

结构抗力

R。 

  二、设计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分析及处理措施

 

  

1、建筑结构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向。 

  (

1)楼板计算。建筑结构设计当中经常会出现不正确的楼板计算,经常会出现一些这

样那样的误区。问题存在于:误以为单向板这样的计算方法可以代替连续板的计算,最终只
能得出错误的结论;误以为使用双向板查表方式计算的时候,可以完全忽视材料泊松比方
面的影响,但实际得出的数据往往存在错误,原因是未能及时调整

“跨中弯矩”,使计算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