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关于人防工程抗震设计的研究

【摘要】

 地震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灾害,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带分布广泛。2008

年的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我国造成 8000 多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且伤亡惨重。血的教

训提醒人们建筑抗震性设计与应用对于应对突发灾害、保障人民人身与财产安全、降低灾害
所带来的损失具有重大意义。工程技术人员对于建筑抗震性设计方法的研究与探索刻不容缓。
 
  【关键词】人防工程;抗震;设计

 

  

 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A 

  一、人防工程的缘起

 

  我国自从开放改革以来,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但世界各地仍然战争不息,当今世界并
不安宁,战争潜在的威协依然存在。二

00 五年北京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人防会议,决定积极

推进防空一体化建设,加强人防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贯彻落实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

为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人防工程的兴起给一些设计单
位和建设单位带来了生机,在实践中培养了不少有用的人才,人防部门出版了一些必要的
规范和示图,推动了人防工程的全面快速发展。

 

  二、人防工程的种类

 

  人防工程大多建在地面以下,按建造方式和施工方法可分为:暗挖式人防工程和掘开
式人防工程,暗挖式人防工程又分为:地道式人防工程和坑道式人防工程;按照建造方式
分为:附着式人防工程即防空地下室和单建式人防工程;按照人防工程的功能可分为:指
挥通讯类、医疗救护类、掩蔽类、后勤保障类和交通运输类等。

 

  三、人防工程的抗震优越性的主要表现

 

  人防工程比地上建筑有更强的抗震能力,唐山地震中有的地区地面建筑的破坏烈度十
分严重,而人防工程只是出现了裂缝,还有的基本上没有损坏,烈度要相差

3-4 度。除此以

外,也没有发现因地面建筑倒塌或者是构件坠落撞击,使人防工程的顶盖破坏,这就在一
定程度上说明人防工程在抗震性能上,以及同等条件下优于地上建筑。在地层深部的岩石中
发生地震波会传至地表层后,加速度逐渐加大,这时,在大部分的高层建筑顶部会产生

“鞭

端效应

”,接着,高层建筑层间位移发生失控甚至整个建筑倾覆,从而产生了破坏。而人防

工程的结构由于其所在岩土层的弹塑性产生抗力,在受力后,产生位移就会受到很大的限
制,加上土壤对人防工程的结构也起到振起阻尼的作用,使其结构受到地震的危害很大程
度上低于地面建筑。与此同时,在强震的作用下,地基的承载力可能会下降,地基的饱和使
砂层液化也可造成地面的高层建筑倾倒,从而遭到破坏。而人防工程的结构最大程度上只是
可能发生倾斜,倾覆破坏是不容易造成的。

 

  有关现代城市人防建筑平战结合的政策法规中要求,大多数人防工程的空间特别是高
层建筑,其地下附建的大多是按等级设防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所搭建的人防工程,由于人防
工程有地震波与防核爆炸冲击波作用相类似的结构设防机理,所以人防工程具有相应的较
强的抗震能力及较大的抗震潜力。若全面在结构的设计上考虑适当的抗震特性,其整体抗震
的性能就会最大限度地地上建筑。除此以外,人防工程在因地震产生的煤气爆炸、火灾、建筑
倒塌撞击以及综合防护的性能上具有独特优势。

 

  四、抗震性设计的目的

 

  建筑抗震性设计的目的是整个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要保证按照

“当遭受本

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的标准来执行。

对于一般地震灾害而言,在技术和经济上要求防止结构损坏;对于强烈地震而言,允许结
构有局部的破坏,但在任何情况之下,建筑倒塌和人员伤亡是不被允许的。建筑在进行抗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