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据统计,我国大陆地震约占世界大陆地

震的三分之一。 80%的国土处于基本烈度Ⅵ度及其以上的地震区。 近
年来我国高层建筑发展迅速,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因素,结构受力十
分复杂,除了来自本身的自重和使用荷载外,还有来自水平方向的风
荷载和地震力等侧向荷载。 高层建筑规模大,内部功能多样,设备要求
复杂,所有这些都对高层建筑的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结构概念设计

结构工程师按抗震设计要求进行结构分析与设计,其目标是希望

使所设计的结构在强度、刚度、延性及耗能能力等方面达到最佳。 抗震
概念设计就是从结构总体方案设计一开始,就运用人们对建筑结构抗
震己有的正确知识去处理好结构设计中遇到的诸如建筑场地的选择、
建筑的体型、结构布置、结构体系、结构延性、多道抗震防线等方面的
问题,从宏观原则上进行评价、鉴别、选择等处理,再辅以必要的计算
和构造措施。 从而消除建筑物抗震的薄弱环节,以达到合理抗震设计
的目的。 是一种基于震害经验建立的抗震基本设计原则和思想。

2

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

2.1

选择抗震有利的建筑场地和地基

为减少地面运动通过建筑场地和地基传给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

应采取下列方法:1)选择薄的场地覆盖层,国内外多次大地震表明,对
于柔性建筑,厚土层上的震害重,薄土层上的震害轻,直接座落在基岩
上的震害更轻;2)选择坚实的场地土,震害表明,场地土刚度大,则房
屋震害指数小,破坏轻;刚度小,则震害指数大,破坏重。 故应选择具有
较大平均剪切波速的坚硬场地土;3)将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地震动的
卓越周期错开,避免共振,震害表明,如果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地震动
的卓越周期相等或相近, 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就会因共振而加重;4)采
取基础隔震或消能减震措施,利用基础隔震或消能减震技术改变结构
的动力特性,减少输入的地震能量,从而达到减小主体结构地震反应
的目的。

2.2

结构平面布置原则

抗 震 结 构 平 面 布 置 宜 简 单 、规 则 ,尽 量 减 少 突 出 、凹 进 等 复 杂 平

面,但是,更重要的是结构平面布置时要尽可能使平面刚度均匀,减少
地震作用下的拟转。 扭转对结构的危害很大,减少结构扭转引起的破
坏一般从两个方面人手,一是减少地震引起的扭转,二是增加结构抵
抗扭转的能力。

平面刚度是否均匀是地震是否造成扭转破坏的重要原因,而影响

刚度是否均匀的主要因素是剪力墙的布置,剪力墙集中布置在结构平
面的一端是不好的,大刚度抗侧力单元偏置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扭转
大,对称布置剪力墙、并筒有利于减少扭转。 周边布置剪力墙,或周边
布置刚度很大的框筒,都是增加结构抗扭刚度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抵
抗扭转。

2.3

结构竖向布置

结构宜做成上下等宽或由下向上逐渐减小的体型,更重要的是结

构的抗侧刚度应当沿高度均匀,或沿高度逐渐减小。 竖向刚度是否均
匀,也主要涉及剪力墙的布置。 框支剪力墙是典型的沿高度刚度突变
的结构,它的主要危险在于框支层的变形大,框支层总是表现为薄弱
层,全部由框支剪力墙组成的结构几乎不可避免地遭受严重震害。

通常引起竖向刚度不均匀的情况还有:在某个中间楼层抽去剪力

墙,或在某个楼层设置刚度很大的实腹梁作为加强或转换构件,楼层
的刚度突然减小或突然加大都会使该层及其附近楼层的地震反应(位
移和内力)发生突变而产生危害。

2.4

调整内力以加强薄弱部位

要尽可能预见所设计结构的可能破坏部位,在复杂结构中更是要

通过概念分析和结构计算估计受力不利部位和薄弱部位:结构工程师
应该预期结构的合理破坏模式,应该通过必要的内力调整控制结构的
破坏模式。 有些部位可有意识地使它提早屈服,有些部位则应有意以
地提高其承载力,推迟它的屈服或破坏。

结 构 弹 塑 性 时 程 分 析 结 果 指 出:高 层 结 构 中 ,若 存 在 “屈 服 强 度

比 ”偏 小 的 薄 弱 楼 层 ,地 震 时 ,该 楼 层 就 会 出 现 比 较 大 的 塑 性 变 形 集
中;楼层“屈服强度比”分布均匀的多层结构因为相对于基础而言,结
构底层就比较弱,从而在底层引起一定程度的塑性变形集中。 所以确
定结构方案时,应避免出现薄弱楼层,特别是薄弱底层。 计算结果分
析,判断对于重要的高层结构,复杂的高层结构,应至少用两个不同的
力学模型的结构分析程序进行计算比较,并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
分析、判断,确认其可靠性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

2.5

加强结构延性

在中等地震作用下,允许部分结构构件屈服进入弹塑性,大震作

用下,结构不能倒塌,因此,抗震结构的构件需要延性,抗震的结构应
该设计成延性结构。

在“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原则下,钢筋混凝

土结构都应该设计成延性结构,即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允许部分
构件出现塑性铰,这种状态是“中间可修”状态;当合理控制塑性铰部
位、构件又具备足够的延性时,可做到在大震作用下结构不倒塌。 高层
建筑各种抗侧力体系都是出框架和剪力墙组成的,作为抗震结构都应
该设计成延性框架和延性剪力墙。

2.6

确保结构整体性

结构是由许多构件连接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通过各构件的协同

工作来有效地抵抗地震作用。 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丧失了整体性,则
各构件的抗震能力不能充分发挥,易使结构(或局部)成为机动体而倒
塌。 因此,结构的整体性是充分发挥各构件的抗震能力、保证结构大震
不倒的关键因素之一。 确保结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 结
构应具有连续性;(2) 构件间的可靠连接 ;(3) 提高结构的竖向整体刚
度。

2.7

多道抗震防线设防

一次强烈地震的持续时间,少则几秒,多则十几秒,长时间的地面

运动,将对建筑物产生多次往复冲击,造成累积式的破坏。 如果建筑物
仅设置一道抗震防线,该防线一旦被破坏后,接踵而来的持续的震动,
就会造成建筑物的倒塌。 如果设置了第二乃至第三道抗震防线作为后
备,就足以抵挡住持续地震的袭击,保证建筑物最低限度的安全。

2.8

非结构部件的处理

非结构构件,一般不属于主体结构的一部分,非承重结构构件在

抗震设计时往往容易被忽略,但从震害调查来看,非结构构件处理不
好往往在地震时倒塌伤人,砸坏设备财产,破坏主体结构,特别是现代
建筑,装修造价占总投资的比例很大。 汶川地震震后调查表明震害,大
量非结构构件(填充墙、围护墙)破坏。 填充墙或围护墙与框架柱、梁无
拉结或拉接不够、多孔空心砖大量劈裂导致拉接筋失效等原因造成墙
体大量开裂,甚至倒塌伤人,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经济损失较大。 因此,
非结构构件的抗震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3

结语

由于地震作用是一种随机性很强的循环、往复荷载,建筑物的地

震破坏机理又十分复杂,存在着许多模糊和不确定因素,在结构内力
分析方面,由于未能充分考虑结构的空间作用、非弹(下转第 614 页)

概念设计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阐述了高层结构抗震设计中“概念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对结构进行概念设计的一般原则,为工程设计人员在今后的设计工作

提供了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概念设计

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