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超高层及高层建筑的造型设计简析

    超高层及高层建筑在一个城市中往往相对本身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意义,其不仅
反映了一个城市物质经济发展水平的程度,还能表现出该地区的精神和审美标准取向。高层
建筑的造型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不再仅仅是配合功能,而是与建筑功能一样重要。意大利建
筑师奈尔维

(p.l.nervi,1891—1979)指出:“一个技术上完善的作品,有可能在艺术上效果甚

差。但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却没有一个从美学观点上公认的杰作而在技术上却不是一
件优秀作品的。看来,良好的技术对于良好的建筑说来,虽不是充分的,但却是一个必要的
条件。

”也就是说,一个优秀的建筑作品必然同时在其技术性和美观性上都能达到很高的要

求。在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可以从它的审美效果上体现出来。优秀的作品必须具
备技术和艺术两方面的高品质,即建筑的造型、功能、结构三者之间的完美结合同时需要兼
顾与环境的统一及人的心理。本文试分析从平面功能层面、结构稳定层面、环境心理层面对超
高层及高层建筑体型设计的影响。

 
  一、平面功能对超高层及高层建筑体型设计的影响
 
  超高层及高层建筑和一般建筑物比较的话,平时的垂直荷载、地震影响与平
时以及暴风时的水平荷载就相对变得非常大起来,为了使高层上下方向的质量、
刚度、强度的分布均匀,就要尽可能的避免各层平面形状激烈变化,力求均一化
 
  有文献资料指出,合理的选择楼层建筑平面形状,能显著降低风对高层、超
高层建筑的作用。对于采用边数较多的正多边形、圆形、椭圆形建筑平面的高层、
超高层建筑,同采用矩形建筑平面的高层、超高层建筑相比,风载体型系数大约
可减少

20%以上。

 
  因此,超高层及高层建筑平面布置的理想状态就是选用合理的平面形状、功
能相对简单,上下层空间尽可能统一,结构体系贯通。
 
  但是近年来,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业主对建设目的的主观需求不断
提高。单纯的满足基本功能的使用已经不能达到建设要求。平面布置时,空间日
趋丰富,功能日趋复杂。很多高层建筑底部需考虑设置大型中庭共享空间或大空

(影院、剧场等),由于上部与下部在功能性质上有所区分,在中间层改变支撑

结构的位置甚至体系的转换

(商住楼)。在满足功能使用的前提下,同时需兼顾建

筑在城市中获得良好的

“易识别性”和“独特性”。总体来说,在现今我们对超高层

及高层建筑平面布置过程中,我们需要处理好功能的使用性,结构的稳定性、空
间的丰富性、形态的美观及独特性之间的关系。使其能够成为和谐统一的整体,
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体型完全是使用幕墙体系塑造,摆脱主体与体型脱节的尴尬
局面。
 
  二、环境心理对超高层及高层建筑体型设计的影响
 
  

1、使用者的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