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1.3 宏观成本管理体制不完善, 监督弱化。一是成本管理法规、

制度不健全, 宏观成本控制、监督职能弱化, 使企业的成本行为失去

了约束。二是在财务会计制度中, 把成本报表作为内部报表, 不要求

企业向政府有关部门报送, 使国家对企业成本管理行为的调控失去

了信息来源。三是在国家制定的企业经济效益考核和财务评价指标体

系中, 反映成本构成和成本水平的指标数量明显偏少; 在国家有关

部门对企业检查、评比、排名等活动中,侧重于利税指标, 缺乏相关

的成本指标。这样, 从客观上助长了国有施工企业不重视成本指标、

忽视成本管理的倾向。

1.4 在过去由国家直接管理企业成本所形成的外部压力消失后,

观念转变慢, 对市场经济体制下成本管理压力主要来自企业内部,

成本管理是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重要表现, 成本竞争力的强弱

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因素等缺乏足够的认识; 受“成本无法再降

低”思维定式的束缚, 习惯于按传统观念想问题、办事情, 忽视了企

业的成本管理具有追求极限的基本特征; 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后,

只包实现利润和上交财政任务, 而不问成本, 企业为了完成承包任

务, 千方百计地抓利润, 不遗余力地承揽施工任务、扩大生产规模,

认为成本管理是难度大、奏效慢的苦差事, 因而对成本管理重视不

够。

2.成本管理内容片面

2.1 仅仅注意施工过程的成本管理, 而忽视经营全过程的成本管

理。许多企业对成本管理内容的认识仍然局限于传统观念, 认为成本

管理就是管理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制造成本,忽视投标报价、供应过程

和经营管理成本的管理。

2.2 只注意成本水平本身的高低, 忽视成本效益水平的高低。许

多企业由于受“成本管理就是降低成本”的传统成本管理观的影响,

仍然把成本的升降作为评价成本管理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 片面强

调成本管理就是降低消耗和节约开支, 忽视整体成本效益水平的高

低,影响了企业的信誉, 为获取长期效益设置了障碍, 又直接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