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娃哈哈文化的起源可追溯到企业的初创时期。作为一家区教育局的校办企业,创业
初期的是非常艰苦的:百余平方的营业用房,14 万元的借款和两位已经退休的教师,
可谓一穷二白,就这样娃哈哈开始创业起家。

    创业之初,企业以为区属中、小学提供服务,卖些纸张、文具、冷饮为主营业务。区
属学校来一个电话,就要蹬着三轮车将货送上门,有时候,冒着严寒酷暑送一车货
去却只能赚取几元钱的利润。宗庆后同志虽然名义上是校办企业的总经理,但实际上
既是搬运工又是送货员,是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

    这样的创业背景,对创业者的精神风貌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创业者们相信:只有
在精神上首先站立起来才能去面对艰苦,克服困难,开创光明。因此,宗庆后同志提

出了 励精图治,艰苦奋斗 的要求,这是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的。既是他在那种条件
下自我激励的需要,也确实是企业谋生存求发展的前提。

    作为校办企业,除条件差底子薄之外,还有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是:被人瞧不起。
在计划经济占主导的时代,校办企业既不列入国家计划,又没有什么优惠待遇。因而
那时候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一种偏见,认为校办企业肯定搞不好,就是在企业内部也
有自己看不起自己,妄自菲薄的思想倾向。宗庆后同志又根据当时的这种现实状况,

提出了 勇于开拓,自强不息 的口号,勉励自己和同事们一定要争口气,做出点成
绩来给人家看看。

    “

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自强不息 这十六个字就是娃哈哈的企业精神。

这个精神由企业创始人宗庆后同志亲自提出,既是创业时期艰苦困难现实的反映,
又是创业者们矢志奋斗的精神支柱,有很强的针对性与极强的指导意义。这个企业精
神是娃哈哈文化的起点,相伴着娃哈哈走过了风雨 18 年历程,当然后来也是整个娃
哈哈文化系统的重要核心。

    2、发展阶段

    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之后,我国的改革开放以更大力度、更快速度向前推进。

    1993 年 5 月,鉴于国际品牌加紧在大陆市场设摊抢点的严峻形势,娃哈哈公司审

时度势,适时提出了以 产品上档次,生产上规模,管理上水平 为主要内容的 二次

创业 战略口号,企业从此迈入了 二次创业 时期。

    

” “

娃哈哈的 二次创业 前后历时十年,此间企业成功实施了 引进外资 , 西进北

——

上 及推出 中国人自己的可乐

非常可乐 等重要发展战略,完成了 从大到强 的

历史性跃进。

    在实施这一系列重要战略举措的过程中,企业内外部环境同时发生着巨大而深刻
的变化。从企业内部而言,经济规模从几亿元发展到近百亿元;发展区域从杭州一地
走向全国 20 多个省市;产品结构从几个产品增加到十大类近 300 个品种;员工队伍
中知识员工数量大量增加。在企业外部环境上,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品牌影响力的
日益增加,企业需要面对的是全国的消费者和整个社会,企业的一言一行受到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