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84 度以内地区实现无缝影像覆盖,回归周期为 59 天,重访周期为 5 天。卫星的设计工作
寿命为 4 年。

李朋德介绍道,业务应用系统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承担的,包括土建配套设施,

业务支撑平台。业务应用系统以及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最终形成了业务支撑管理分系统、业
务运管、地面几何检校、数据分发、国土资源应用示范等在内的几大分系统,从而构成了一
个测绘卫星的应用系统,这个项目一共是 2.8 亿元,整个卫星工程是 17 亿元。最后,建立
了内网、外网,形成了由上千个 CPU、20 台高性能计算机组成的计算平台。每天收到的数
据量能够达到上 T,生产以后还将达到 4TB。在接收和处理数据时,卫星有三种成像模式,
包括测绘模式、资源模式、高精度测绘模式。卫星数据量非常大,采用 1:4 和 1:2 压缩,
压缩以后离开地面,然后再做恢复。

卫星建设逐步向市场化转型

在产品模式方面,卫星能够形成三种产品。初级产品就是原始数据,辐射校正;初级

系统几何校正是指传感器校正产品和系统几何校正产品;高级产品是精纠正产品和正射
纠正产品。

在资源三号的服务策略方面,李朋德表示,正常生产计划,是由测控提供,全球覆

盖式,不侧摆;按需生产,按用户需求,不可以侧摆;应急生产编程,根据重大应急事
件编程,需侧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中心编生产计划发给资源生产中心,他们再进
一步编发到西安,提前一天把这个指令发上去。标准产品将统一自动化生产,应急产品自
动化生产,深加工产品由地方各级党委和测绘企业完成。用户类型包括公益、应急、商业、
公众、公共等国际国外用户,目前政策是国内免费申请使用资源三号的数据。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更名以后,制定了新的战略 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发

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 ,这四句话代表了由生产型转向服务型,由事业单位到管整
个企业、整个市场的转型。我国要建立地理信息相关体系,建设产业体系,建设地球参照

网,建设系列地形图和系列地情图。针对这个平台,我们要进行 四化 ,建立信息化体系,
实现处理自动化、管理智能化。为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卫星,更多的影像,从分辨率,高时
效上都要有更高的要求。同时,还要形成星地一体化自动化的卫星数据处理应用体系,从
而提高测绘卫星的投入产出比,逐步实现由企业投资卫星建设。

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大融合实现跨越发展

对于发展规划,李朋德表示,明年年底将发射资源三号的第二颗星,中国以后隔两

年发一颗,永远保持资源三号在天两颗以上。未来,希望通过企业投入来开展,形成 2 米
基、1 米基和 0.5 米基三个系列。在雷达方面,为了满足困难地区的,双相机的立体、双波
段激光脉冲,以及冰川的监测都是非常重要的。

他同时表示,目前,我国的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因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是完全

靠政府投入,而且是半军事化半军用化,在市场化方面不足。目前,我国卫星项目立项又
比较复杂,由中央军委、总装备部、总参谋部,再由财政部,到国家发改委,国防科工局,
然后再到专业委、办、局。

其次,投入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创新,财政部门提供运营维护费,发改委提供的是基

础设施费,经常是卫星做好了,配套没做好,地面应急设备才逐步到位。科工局负责航天
项目,尤其在资本运作方面,本国企业愿意投入航天测绘方面,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