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过重的自尊来自东方哲学熏染,中国佛、儒、道家文化是有厚重耻感内涵的,如 三纲五

”“

”“

”“

常 厚颜无耻 恬不知耻 知耻近乎勇 (孔子) “

, 无羞耻之心,非人也 (孟子)等文化,

造成了中国人高度重视做人的 礼仪、节气 ,高度重视人的 脸面 ,这些文化深深影响着

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心理。而现代社会仍然很讲究 面子工程 的。

可以说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 是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情结。中国文化中 面子 的惟一
含义是:他人眼中的我,即你做任何事情要顾忌面子、做得体面,不能让别人在背后戳你
脊梁骨,你得顾忌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这是文化所形成的
人际行为规范,本质上是人的自尊需要。

只是耻感文化对有些人而言,形成了束缚他内心的枷锁,或者说,有些人由于个性懦弱、
内心自卑而在一个讲究面子的文化环境里很不自由,备受人际焦虑折磨。这种人是活在别
人的印象中,其自我概念是建立在他人评价上的,其个性决定了他在人际交往时,会高
度关注他人的行为反应,包括他人的需求。如果他在意了别人和满足了别人,自然会获得
别人的好感,好的态度和好的评价,自己就会感觉被重视,觉得自己做得很对,很有成
就感!

“ ”

这种自我肯定来于别人肯定的人,是无法在他人面前给予否定的,即害怕说出 不 的。因
为对别人否定,就意味着对自我的否定,这会断绝看清自己是谁的被肯定来源(给自己评
价的客体)。

所以,他在对别人有求必应的 讨好 中,充分感到自我的存在和存在的价值。由于 讨好
是以压抑自我为代价,他必然会逐渐感觉是在为别人而活,会逐渐产生拒绝别人的愿望 ,

但他欲拒不能。因为他内心的弱小与不安全感,使他无力承受 万一被拒绝 的后怕,他潜

意识的 讨好 欲望,使他还不愿丧失他人的好评和好感,惟有 讨好 能感觉自己是好人

也惟有实现 讨好 才能免除他社交中的焦虑。当然他的心理现实是,要么顾了自尊(面子)
委屈了内心自由,要么顾了内心自由而伤了面子(自尊)的矛盾冲突。

但一般情况下,他宁愿忍辱内心而不愿丢失面子。看看那些吃酒席的人就知道 面子 何等

厉害:本来不胜酒力,但为了在朋友中撑面子他可以 宁伤身体不伤感情 ,可以豪情壮

举到烂醉如泥,甚至肝硬化、肝坏死。中国的酒文化就足以说明人际社会中人 拒绝 人难
啊。
3、依赖与分离焦虑。

人人都有依赖性或依赖情结,只是依赖的对象、性质和程度不同而已。人的依赖性与分离
焦虑高度相关,即你对某人某物过度依赖,必然伴有恐失去他(它)

“ ”

的焦虑。害怕说 不 的

心结之二,是人的依赖性和分离焦虑。这份焦虑不仅指母婴分离的原始焦虑,还指人进入
社会化后对仿效者的依赖与分离焦虑。

因为在一个人的意识成长中,是很需要重要关系人物予以他人格方面的精神关注与肯定
的。如果他没有获得足够认可,在他心里会埋下被忽视的自卑,会产生寻求重视的渴望。

有些孩子的 多动症 就是一种寻求你关注我的表达,他关注愿望的本意是 你要重视我,
承认我跟别的孩子一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