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交往和独处原是人在世上生活的两种方式,对于每个人来说,这两种方式都是必不

可少的,只是比例很不相同罢了。由于性格的差异,有的人更爱交往,有的人更喜独处。

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

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

很严重的缺陷。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把新的

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惟有经过这一整合的过程,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

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所以,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

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

系。斯托尔引用温尼考特的见解指出,那种缺乏独处能力的人只具有"虚假的自我",因此

只是顺从、而不是体验外部世界,世界对于他仅是某种必须适应的对象,而不是可以满足

他的主观性的场所,这样的人生当然就没有意义。

  事实上,无论活得多么热闹,每个人都必定有最低限度的独处时间,那便是睡眠。不

管你与谁同睡,你都只能独自进入你的梦乡。同床异梦是一切人的命运,同时却也是大自

然的恩典,在心理上有其必要性。据有的心理学家推测,梦具有与独处相似的整合功能,

而不能正常做梦则可能造成某些精神疾患。另一个例子是居丧。对丧亲者而言,最重要的

不是他人的同情和劝慰,而是在独处中顺变。正像斯托尔所指出的:"这种顺变的过程非

常私密,因为事关丧亲者与死者之间的亲密关系,这种关系别人没有分享过,也不能分

享。"居丧的本质是面对亡灵时"一个人内心孤独的深处所发生的某件事"。如果人为地压抑

这个哀伤过程,则也会导致心理疾病。

  关于孤独对于心理健康的价值,书中还有一些有趣的谈论。例如,对外界刺激作出反

应是动物的本能,"不反应的能力"则是智慧的要素。又例如,"感觉过剩"的祸害并不亚

于"感觉剥夺"。总之,我们不能一头扎在外部世界和人际关系里,而放弃了对内在世界的

 

整合。斯托尔的结论是:内在的心理经验是最奥妙、最有疗效的。容格后期专门治疗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