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提示越走越远。并在算命先生提出的一些模糊性问题下,努力进行回忆与联想,主动证明这些话的准确性。

   自我求证 心理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心理,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而算命先生恰恰是巧妙地利用

『i

袁一点,达到了自己骗财的目的。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就不会轻意被那些算命先生的 伎俩 所迷惑了。

  2 为什么别人的红包要诱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
  甲、乙两个工人在一个工头手下干了整整一年,到年底的时候工头为了奖励他们,分别给甲和乙每人发
7 一个红包。甲、乙二人很高兴,打开看到自己红包里装着 1000R 钱。然而却不知道对方的虹包里装着多

少钱。

  这时工头对甲、乙二人说: 红包里的钱,要幺是 1000 元,要幺是 5000 元,你们如果愿意跟对方换

红包,我可以给你们当来公证,但是,你们每人要给我 100

元的公证费。

  甲心想:假如我跟乙交换红包,若他是 1000 元.我就相当于亏了 100 元公证费;如果他的红包是
5000 元,扣除公证费 100 元,我还净赚 1900 元.而这两种可能性各占 50%。和乙交换是划算的。

  而乙的想法跟甲一样.也觉得换红包是划算的。

  于是,甲、乙二人异口同声地说: 我们愿意换。

  工头露出一丝狡诈的微笑说: 真的愿意?”

   愿意。 两个工人毫不犹豫地说。

  结果,当甲和乙把红包换过来一看,才知道自己上当了。他们谁也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 3000 元的红包,

还不得不各自给工头 1 00 元的公证费,而工头正是利用这样一个小小的伎俩,又从两个工人那里榨取了
200 元钱。

  为什么工头可以轻易地使两个工人上当受骗?难道是甲和乙的推理有误?

  其实,这是一次工人和工头互动的心理博弈,局势在变换,而双方的思维也应该随其变化,如果不能够
敏锐地洞察局势,就很容易遭受失败。

  一开始的时候,工头提出他们的红包或者是 1000 元,或者是 3000 元,问他 ffJ 是否愿意交换,这时,

甲和乙的推理分析是没有错误的,因此他们都选择了愿意交换。而此时,局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既然甲愿意
交换,那么乙就应该意识到,甲的红包里肯定也是 1000 元,否则他是不会愿意交换的,这样的话,就代表

两个人的红包都是 1000 元,交换没有任何益处。而甲听到乙说愿意交换时,也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如果两

个人都够明智的话,则应该在工头第二次问 是否愿意 时,选择拒绝交换,这样他们就都不会受到损失。

但是因为他们过分渴望得到对方可能拥有的 3000

元的红包,而没有意识到这些,最终被工头 算计 。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看待和考虑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有策略思维,因为很多时候,人们会利用
某种惯性思维或者心理误区而引诱其上当受骗。谁都难免有一叶障目的时候,当人的理智和冷静被其他具有

诱惑力的东西(例如名利)扰乱的时候,就很容易陷入别人的陷阱。

” “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 钱财 二字总是会牵扯着人们的心理,特别是在人们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

它就会像一团烟雾容易使人们的头脑变得模糊,甚至失去理智,被别人所利用。俗话说: 利字头上一把

刀 ,如果总是觉得别人比自己获得的多,就难免利令智昏,考虑和分析问题时就不够冷静,容易使自己陷
入困境。

  例如,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有奖购物,或者花样繁多的抽奖活动,往往会抓住人们贪图小便宜的心理,
把人们引诱过来,使其为了获得一些极具有诱惑力的奖品而支付一些费用,结果却并没有得到所谓的大奖,

即使获得大奖,却也会发现它并没有那么大的价值,最终落个上当受骗的结局。
  人生如博弈,如果你与对手的行为相互影响,那么彼此之间就会构成一个博弈局势。身处博弈之中,一

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你运用策略思维来选择行动,避免落入别人的陷阱。
  3 人们为什么总是喜欢对着干

  者师说,上课不许做小动作,要认真听讲。但是学生却不能安分,总是要找些东西来玩。

  老板说,上班时间禁止聊 Qq,违者罚款。员工却心想,凭什幺啊,工作做完,你管我做什幺呢!你不让

我聊,我偏聊!

  妻子说,别抽烟了,看你把家里弄得乌烟瘴气的。丈夫不服气,抽烟怎么了,不抽烟还是男人吗?不愿

意闻,就捂住你的鼻子。
  爸爸说,写完作业以后再看电视,听见没有?儿于却嚷嚷着.不嘛.不嘛!看完电视再写作业。

  这样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你越是让我做什么,我偏不做;你越是不让我做什么,我偏要

做。即使两个陌生人碰面,甲让乙给自己让路,乙要是高兴的话,会很痛快地让开,如果不高兴的话,则会

说: 凭什么给你让路啊?这条路是你们家修的?我想站哪站哪,你管得着吗?”这样的话分明是在抬扛,但是

很多人却偏偏喜欢这么做。为什么人们总是喜欢对着千呢?

  其实,这是人们逆反心理的一种体现。逆反心理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

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现象在青少年人群中是最常见的,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群也会有这种心

” “

理。于是,在口常生活中,常会有 不受教 、 不听话 ,与别人 tt

” “

顶牛 、 对着于 的事情出现。人们常

” “

常通过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的行为,来显示自己的 高明 和 非凡 ,来抗拒和摆脱某种约束,或者来满足

自己的好奇心、占有欲。
  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每个人都有好奇心,因为好奇而想要了解某些事物。当这些事物被禁

止时,最容易引起人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是只做出禁止而又不解释禁止原因的时候,反而更加激
发了人们的逆反心理,使人们更加迫切地想要了解该事物。因此,你越是禁止,对方越是想知道,形成一种

相对的局面。
  逆反心理对个人来说,有一定的好处:它能够张扬个性,突破成规,有利于改变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