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50

2007

5

2007

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把

能力、业绩、品德作为判断人才的主要

标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

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坚

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

和 业 绩 作 为 衡 量 人 才 的 主 要 标 准 , 不

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

份,不拘一格选人才。鼓励人人都作贡

献,人人都能成才。”

在 评 价 人 才 过 程 中 坚 持 “ 四 不

唯”,在理论上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尴

尬之处在于,在实践上难以操作,对于

工 科 类 人 才 来 说 , 比 较 容 易 用 “ 四 不

唯”方式评价,因为只要看技术结果就

可以了。但对于文科、经济类的人才来

说,就比较难以用“四不唯”标准来评

判。因此,尽管现在各界都在强调评价人

才要坚持“四不唯”,但在实际工作中,

绝大多数单位在评价、考核各类人才时还

是基本坚持“四唯”、或“三唯”。

谢泳以专科身份被厦门大学破格聘

请为文学院教授,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

很大争议,有支持的,有怀疑的。对于

这件事,笔者有以下观点:

首 先 , 对 这 件 事 应 该 予 以 积 极 肯

定 。 什 么 是 人 才 ? “ 人 才 ” 一 词 源 于

《 诗 经 · 小 雅 · 菁 菁 者 莪 》 , 诗 曰 :

“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

才,则天下喜乐之矣!”古人是用生长

茂盛的植物来比喻人才的茁壮成长,希

望人才能够成为天下人民喜爱的有华采

的人中精华。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

中,关于人才方面的思想源远流长,对

于什么是人才也提出了多种看法。从这

些定义所强调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三

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强调人才的

创造性与进步性;第二种观点强调人才

要有一定的才能和贡献;第三种观点强

调了人才的杰出性。

简单来说,人才,就是

指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较

高的技能和能力,并做出了

较大贡献的人或者有较多成

果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

厦门大学破格聘请只有专科

身份的谢泳为文学院教授,

是符合人才评价与选拔标准

的,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因

此,对于这件事情应该予以

积极肯定。

其次,这件事只属于少

数特殊案例。以能力及结果

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

对于蓝领人才、工科类专业

技术人才来讲,容易操作,

但对于大量的知识界及专业

技术人才来讲,在选拔人才

过程中实行“四不唯”有其

优点,但也会产生很多问

题。特别是在人情风、关系

风盛行的今天,如果没有一

些较高的硬性标准,评价选

拔人才就很难保持公正。现有的重视学

历、职称的人才评价标准,有其很多不

足之处,但如果没有这些标准,产生的

问题就会更多。两害相权取其轻,破格

聘请只有专科身份的人为教授这种现象

目前只能作为特例,并不大范围适用于

知识界。

第三,应尽快完善新的人才评价标

准。要解决人才评价“四不唯”标准叫

好 不 买 座 的 问 题 , 给 有 能 力 但 缺 少 文

凭、资历的人一个发展的平台,就要尽

快完善现有人才评价考核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

强 人 才 工 作 的 决 定 》 提 出 , 要 “ 建 立

以 能 力 和 业 绩 为 导 向 、 科 学 的 社 会 化

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走群众路线,注

重通过实践检验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标

准,克服人才评价中重学历、资历,轻

能力、业绩的倾向。根据德才兼备的要

求,从规范职位分类与职业标准入手,

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

力 等 要 素 构 成 的 各 类 人 才 评 价 指 标 体

系。改革各类人才评价方式,积极探索

主体明确、各具特色的评价方法。完善人

才评价手段,大力开发应用现代人才测评

技术,努力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水平”。

总之,在理念上,我们已经逐步认

识到“四不唯”标准对于评价、选拔人

才的重要性,在实践上,也有很多单位

与部门开始积极尝试。但是,我们也要

认识到,执行人才“四不唯”标准将是

一个缓慢的、长期的、有争议的过程。

近日,只有专科学历的民间学者谢

泳,在经过专家严格审查及公示后,被

正式聘任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一

个很普通的大学教授的聘任,竟如同娱

乐事件一般,引来各路媒体的关注,尤

其是诸多网络媒体的参与,足见其轰动

效应。

国内各大学礼聘知名学者为教授并

不新鲜,各大学开出的基本条件大同小

异:上有两院院士,中有学科带头人、

博士生导师,就连讲师也一律地要求具

有博士学位,而且在执行的过程中会按

照国外、国内和学位的不同加以组合,

其中最受欢迎的,要数国外的男博士。

从当今教育界来看,专科生被聘为

教授实在只是个案而已。厦大聘用谢泳

做教授,并不标志着当前大学唯学历的

用人制度有什么改变,只能算是制度中

的一个小小的灵活之处。

应该看到的是,这类破格的人才聘

用往往只发生在人文科学领域。自然科

学领域由于其固有的特殊性,譬如一定

的试验设备、相应的研究基础条件等,

因此不大会有这类事情发生。倒是在物

理、数学等基础学科领域,常常有“民

科”自称推翻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破解

了哥德巴赫猜想……北大、清华的自习

室经常有人径自走上讲台,宣称自己解

决了某某难题,推翻了某某定律,但大

都难以拿出有足够说服力的证据,来让

大家认可。

既然谢泳被聘是个例,所以自然也

不会对现有的大学的评价体系构成太大

的影响。有人担心谢泳是否能够适应大

学的评价体系,我认为完全可以不必担

心,作为当前体系的一个例外,既然可

以破格提拔他为教授,那么也可以破格

允许他不受现有评价体系的约束。

唯学历论实际上来自于大学人才评

价体系在执行过程中的偏离。目前,各

个评价体系热衷于搞量化,把科研或教

学等工作分解成一个个看起来具体的指

标,按图索骥,照方抓药。从某种程度

上说,可算是数学方法在管理领域的滥

用。量化的好处在于具体操作起来易于

推行,一方面,办事人员可以很容易地

按 指 标 体 系 把 被 评 价 者 划 分 为 体 系 中

的一二三四;另一方面,还可在某种程

长期以来,我国人才评价过程

中过于强调学历、资历、职称

的做法受到很多诟病,但反过

来想一想,如果没有这些标

准,问题更大,因此,原有的

人才评价体系还是有可取之处

的。

目前,各方期待的新的人

才评价体系不可能完全脱离旧

有的框架,也不能指望对学

历、职称等评价标准有太大的

改动,其结果将是有利于那些

既有学历又有能力的人脱颖而出,应当

说这个方向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但

同时,也应当考虑到那些有能力但没有

学历的人才的发展空间,给他们的发展

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否则,谢泳这样

的案例将是个别特殊案例,不具有普遍

意义,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期待也将是昙

花一现。当然,选拔没有学历、资历、

资格的人才时,一定要特别慎重,要有

严格的程序及制度保障,否则,其危害

将远大于现有的尽管受到多方批评的人

才评价体系。

白城(大连)/文

不拘一格聘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