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研究论文

Ch ina Pu lp

Paper

 

V ol

1

2 6 , N o

1

2 0 0 7

断链或被去除 , 其色度得到进一步降低 , 可生化处理
性得到大大提高 。水解酸化池有效容积为 8 m

3

, 水

力停留时间 4 h。

( 3) 曝气生物滤池  主要作用是进一步消解去除

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其原理在于微生物和微生物酶通

过氢键和其他作用固定在载体上形成高密度生物滤
床 。微生物载体内部 、外部不同的位置 , 形成了无数
的兼氧区和好氧区 , 可高效完成各种溶解氧状态下的
生化反应 , 并形成完整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由于滤床
内生物量大且菌种针对性强 , 因此 , 其生化效率远高
于普通生物滤池

[ 6 ]

。在本工艺中 , 采用具有良好的

传质效果的半软性填料 , 是变性聚苯乙烯泡沫球形滤
料体 , 填料层高 1

15 m。曝气生物滤池采用穿孔管曝

气 , 气水比 3∶

1, 水力停留时间 2 h。

3 结果与讨论

3

11 混凝沉淀池的运行结果

反应器中投加混凝剂 PAC 0

15 g/L, 助凝剂 PAM

0

1005 g/L, 停留时间 75 m in (反应 15 m in, 沉淀 60

m in) 。实验结 果 表 明 , 混 凝 沉 淀 池 运 行 效 果 良 好 ,

当原水 COD

C r

为 365 mg/L、色度为 400倍时 , 混凝沉

淀处理出水的 COD

C r

和色度分别为 206 mg/L 和 140

倍 , 去除率分别为 43

16%和 6510%。废水由棕褐色

变为浅黄色 , 观察发现 , 沉淀污泥附着了引起色度的
卤代有机物 , 呈褐色 。

3

12 水解酸化池的启动

接种取自该厂消化池的厌氧污泥 , 先用 500 mg/L

的葡萄糖进行活化 , 投加泥量为 1

16 m

3

(反应体积的

20% ) , 接种 后 混 合液 的 污 泥 量 为 7

15 kg VSS/m

3

,

维持系统营养物

m

(C) ∶

m

(N ) ∶

m

( P) = 200 ∶

5 ∶

1。

运行的开始阶段出水混浊 , 悬浮物较多 , 有大量的甲
烷菌被吸出 。运行 7~10 d后出水较为清澈 , 污泥培
养成熟 , 然后添加少量废水 , 并视污泥生长情况逐步
增加废水量 , 直至达到混凝沉淀池出水的满负荷运
行 。

3

13 曝气生物滤池的启动

填料表面淋上适量的猪血 , 晾干后悬浮浸没在该

厂氧化沟反应池中进行挂膜 。实验发现 , 此种挂膜方
式快速方便 , 5 d后取出载体填料 , 肉眼可见填料上
附着了较厚的棕褐色膜状物质 。随后采用水解酸化池
的稳定出水满负荷运行 , 7 d后用显微镜观察发现 ,
填料上所附生物膜中含有大量的钟虫 、草履虫 、变形
虫 、轮虫 、线虫 , 此时 COD

C r

的去除率大于 50% , 且

出水水质稳定 , 因此认为挂膜成功 。

3

14 系统运行结果分析

3

1411 对 COD

C r

的去除

由图 2可知 , 系统对 COD

C r

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COD

C r

总去除率平均为 83

12% ) , 混凝沉淀、水解酸

化以及曝气生物滤池段 (BAF)对 COD

C r

的平均去除率

分别为 40%、10

14%和 69%。实验发现 , COD

C r

浓度

的波动对出水水质影响不大 , 这主要因为曝气生物滤
池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

2

 进水 、各处理单元出水

COD

C r

浓度及

COD

Cr

总去除率的变化

3

1412 对色度的去除

由图 3可知 , 系统对色度具有较强的去除作用 ,

平均去除率高达 86% (平均出水色度为 55倍 ) 。混凝
沉淀 、水解酸化以及曝气生物滤池段对色度的平均去

除率分别为 67

16%、4214%和 25%。可见实验中采

用了混凝沉淀和水解酸化 , 有效地去除了色度 , 弥补
了曝气生物滤池在脱色方面的不足 。

3

 进水 、各处理单元出水色度及

色度总去除率的变化

3

1413 反冲洗

由于原水为该厂中段废水两级生化出水 , SS含

量较低 , 因此实验过程中曝气生物滤池水头损失较
小。通过实验 , 确定采用气 - 水联合反冲洗方式 , 水冲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