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答产生一定影响

,

包括微血管应答反应 、

白细胞的游走 、

细胞

因子网络 、

补体级联反应和中性粒细胞的凋亡等

,

造成术后感

染概率增加和多器官功能不全

[10 ]

高血糖还会对肾功能及水电酸碱平衡造成影响 。在肾糖

阈之内

,

肾近端小管能完全重吸收滤过的葡萄糖

,

当血糖过高

超过肾糖阈时

,

则会造成导致渗透性利尿

,

从而可能继发血容

量减少和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紊乱

,

并且加重肾脏损伤 。

3. 2

 低血糖  一些研究评估了在麻醉诱导时低血糖的发生

,

如果将发生低血糖定义为血糖浓度

< 1. 7

2. 7mmol

Π

L ,

么发生率在

0

10 %

之间

;

如果定义为血糖浓度

< 2. 6

2. 8

mmol

Π

L ,

那么发生率在

0

2. 5 %

之间 。虽然麻醉期间低血糖

并不多见

,

但危害很大 。低血糖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很多

影响

,

既可以改变从糖酵解到三羧酸循环的脑能量代谢过程

,

又可以改变体内酸碱和离子平衡并诱发应激反应

,

增加肾上

腺皮质激素

,

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的释放

,

而且当发生严重

的低血糖时

,

脑血管的自我调节机制受损

,

使得局部脑血流量

增加

3

,

这些可以造成严重的临床症状和永久性的神经损

[11 ]

磁共振成像和超声检查对足月新生儿的研究显示

,

低血

糖组新生儿神经学改变的发生率是正常对照组的

3. 7

倍 。对

新生儿低血糖进行脑显像后发现

,39 %

的患儿存在异常

,

其中

最严重的损伤

2

个月后才得以恢复 。

De Ferranti

[12 ]

171

例新生儿脑电图和长期的神经发

育评估进行了研究

,

他们在新生儿手术过程中输入乳酸钠林

格液

[ 10

20mL

Π

(kg

h) ] ,

如果发生低血糖

( < 2. 8mmol

Π

L)

时给

予追加葡萄糖液的处理

,

发现手术过程中血糖变化差异很大

,

手术早期时间点多见低血糖状态

,

以后的时间点则多见血糖

增高

,

有趣的发现是手术结束后

,

最低血糖的新生儿脑电图癫

痫样发作次数却比高血糖的患儿多

,

而且高的血糖水平与神

经学上的后果并无直接相关 。他们认为

,

高的血糖水平并不

伴随着更严重的神经发育损害

,

避免低血糖状态可能比避免

限制葡萄糖的使用更有益 。有证据显示

,

高血糖在脑局部或

部分缺血时是有害因素

,

会造成神经学的损害 。但是

,

在局部

缺血发生后

,

高血糖与神经学损害之间是否存在联系

,

仍然有

争议 。

4

 围手术期葡萄糖的使用

小儿麻醉期间

,

考虑到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危害

,

有必要对

是否以及如何使用葡萄糖液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做出重新

评估 。如先前所述

,

虽然术前低血糖并不常见

,

许多麻醉医师

仍然在麻醉期间使用葡萄糖液 。据法国小儿麻醉与复苏学会

和英国儿科麻醉医师协会的调查显示

,

许多麻醉医师在

1

12

岁小儿麻醉期间仍然使用高浓度的葡萄糖液 。

Way

[13 ]

477

位麻醉医师的问卷调查显示

,61 %

的麻醉医师在麻醉期间

使用低渗糖盐水

,

而在儿童专科医院的麻醉医师与其他医院

的麻醉医师相比

,

更加注重麻醉期间液体的选择和控制输入

量 。

方怡等

[14 ]

104

3

个月至

2

岁唇颚裂患儿术中输液的

研究显示

,

使用

5 %

葡萄糖组患儿的高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

不使用葡萄糖液组患儿 。许多麻醉医师开始尝试使用低浓度

的葡萄糖液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研究发现

,

使用

2 %

2. 5 %

葡萄糖液的患儿

,

血糖水平比使用

5 %

葡萄糖液患儿

,

而且在正常血糖水平内

,

这说明使用

2 %

2. 5 %

葡萄糖

液不会造成高血糖 。

Okabe

[15 ]

认为

,

小儿在围手术期内存

在应激介导的胰岛素抵抗

,

因此需要输入液体的葡萄糖浓度

2 %

左右 。

Berleur

[16 ]

认为

,

控制血糖要比正确的液体组

成重要得多

,

他们建议为了优化液体和血糖的管理

,

可以使用

含有

2. 5 %

葡萄 糖的 平衡 盐 液

,

或 是 使 用 含

5 %

葡 萄 糖 的

0. 45 %

的盐水来持续输入 。

婴幼儿新陈代谢率高

,

耗氧量高

,

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

,

使患儿在接受长时间的手术时

,

可能由于术前禁食和长时

间的应激反应

,

使体内的糖原贮备过度消耗

,

因而发生低血糖

概率增大 。王建平等

[17 ]

在其神经外科手术中输液的研究中

指出

,

不使用含葡萄糖的液体组的患儿中有

13 %

发生无症状

或者被麻醉掩盖的低血糖 。对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患儿来说

,

其麻醉期间发生血糖紊乱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

因此使用

2 %

5 %

的葡萄糖液并及时检测血糖水平

,

可有效的避免因为突

然中断能量供应而造成的血糖过低

[18 ]

。极低体质量的新生

儿与正常体质量新生儿相比

,

会产生更强胰岛素抵抗

,

对葡萄

糖耐受性降低

,

而且体质量越小

,

肾小球重吸收葡萄糖阈值越

,

高血糖可能越明显

,

故胎龄和体质量越低

,

病情越重输入

葡萄糖越应更加注意

[19 ]

这些研究说明

,

术前按照美国麻醉师协会所建议的禁食

2

2

4

2

6

2

8

原则

,

即禁清淡饮料 、

母乳 、

婴儿食品和固体食物分

别为

2

4

6

8h ,

麻醉期间使用

2 %

2. 5 %

的葡萄糖液

,

可在一

定程度上减少由于输注葡萄糖液而造成的高血糖状态

,

使血

糖处于正常范围

,

同时还能够有效预防低血糖发生

,

防止患儿

糖原的过渡消耗

,

利于患儿术后恢复 。同时应该加强对新生

儿 、

早产儿和高危儿童麻醉期间的血糖监测

,

监测时应该注意

高血糖的一些特定的性质

,

如持续时间 、

高峰 、

偏差等

,

比血糖

浓度的绝对水平更有意义

[20 ]

综上所述

,

在小儿麻醉期间

,

由于小儿代谢特点和术前术

中多种因素的影响

,

患儿容易发生血糖的改变

,

而且可能低血

糖的危险性更高于高血糖 。因此

,

在麻醉期间葡萄糖液的使

用问题上

,

应当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是否使用葡萄糖

,

术前禁食时间短 、

短小手术及身体状况好的患儿

,

可使用无糖

,

以避免因为输入含糖液而加重应激性高血糖

;

对于新生

儿 、

早产儿 、

禁食时间过长 、

手术时间较长及术前状况差的患

,

可使用低浓度

(2 %

2. 5 %)

的葡萄糖液

,

避免低血糖的发

,

并且加强监测

,

使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 。

参考文献

:

[ 1 ]

 吴圣楣

,

贲晓明

,

蔡威

,

.

新生儿营养学

[ M] .

北京

:

人民卫生

出版社

,2003. 94

2

112.

[ 2 ]

 

Loepke AW ,Spaeth J P. Glucose and heart surgery :neonates are not just

small adults[J ] . Anesthesiology ,2004 ,100 (6) :1339

2

1341.

[ 3 ]

 刘艳

,

常立文

,

罗小平

,

.

新生儿糖代谢紊乱的临床研究

[J ] .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5 ,20 (6) :536

2

237.

[ 4 ]

 张

,

张强

,

石汉平

.

创伤应激后的糖代谢

[J ] .

中国临床营养

杂志

,2006 ,14 (5) :316

2

320.

[ 5 ]

 蔡晓频

,

杨文英

.

药源性糖代谢紊乱

[J ] .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

2006 ,8 (4) :288

2

291.

[ 6 ]

 吴国豪

.

应激性高血糖与外科病人预后的关系

[J ] .

中国实用外

科杂志

,2006 ,2 (26) :100

2

103.

[ 7 ]

 何颜霞

.

危重患儿糖代谢紊乱及处理

[J ] .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2006 ,4 (13) :100

2

102.

[ 8 ]

 

Gilmore RM , Stead L G. The role of hyperglycemia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 ] . Neurocrit Care ,2006 ,5 (2) :153

2

158.

[ 9 ]

 帅杰

,

陈阳

.

葡萄糖毒性与脑缺血性损害

[J ] .

脑与神经疾病杂

,2003 ,11 (1) :57

2

59.

3

5

7

1

医学综述

2007

11

月第

13

卷第

22

期  

Medical Recapitulate ,November 2007 ,Vol . 13 ,No. 22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