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内膜中,

Bcl-2 持续表达,失去周期性。因此,可使异位内膜腺上皮长期增生导致子宫腺肌

病的发生。张丽红

[8]等研究后认为 Bcl-2 在正常内膜与子宫腺肌病内膜中表达均具有周期

性,但表达强度不同:异位内膜

>在位内膜>正常内膜,虽然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均显示

Bcl-2 的表达使细胞凋亡减少,促进了腺肌病的发生。有关 Bcl-2 表达与腺肌病的关系还需
进一步研究探讨。

 

   

1.5  宫腔手术  徐金陵[9]研究分析 238 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后得出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在很

大程度上归于子宫创伤所致,如多产、剖宫产、人流、引产、清宫、诊刮及宫内节育器使用
不当。并认为近年来有宫腔操作史的患者明显增多而导致了子宫腺肌病发病率上升且趋于年
轻化。由此提出减少子宫创伤是预防子宫腺肌病发生的关键。然而,也有研究得出了相反的
结论,认为子宫腺肌病的发生与是否有剖宫产、人流或刮宫、产次多少无关,而与子宫内膜
增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4]。 

   

1.6  其他 Ota[10~12]等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就研究发现,子宫腺肌病患者体内有高

效价抗体,子宫腺肌病局部有较强的免疫反应。应用丹那唑治疗能使患者的自身免疫力下降,
由此认为子宫腺肌病可能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在异位病灶血管形成方面也有相关研究,认为
腺肌病患者内膜功能层毛细血管数量及面积明显增加,这些变化可能使异位病灶存活,导致
患者痛经及月经过多

[13]。此外,在基因遗传方面也有文献报道,有学者认为子宫腺肌病具

有遗传性的特点,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2  治疗 

    子宫腺肌病好发年龄段在

40~50 岁,绝大多数患者已完成了生育,加之临床症状痛经

及月经过多常严重,所以多少年来认为子宫切除是子宫腺肌病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几年
来,该病有年轻化倾向,故患者常有保留生育功能的要求,因此全子宫切除的处理虽较简单,
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药物治疗及保守手术的应用就显得十分必要。

 

   

2.1  手术治疗 

   

2.1.1  子宫切除术  手术切除子宫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最为有效而彻底的方法。全子宫切

除为选择的子宫切除方式。有人报道部分子宫切除

(即子宫次全切)因宫颈的保留可能造成病

灶切除的不彻底而导致腺肌病复发,故一般主张全子宫切除。全子宫切除有经腹式、阴式或
腹腔镜辅助下子宫切除法。对于简单的子宫腺肌病

(粘连不十分重)腹腔镜手术的术中出血量

和术后住院天数小于开腹手术,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14]。 

   

2.1.2  子宫内膜切除术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同时切除浅层病灶)最适合于无生育

要求有明显月经过多的患者。

McCausland[15]报道 50 例因月经量增多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

切除术,发现可以将穿透浅肌层的病灶切除而达到治疗目的,但浸入较深者则效果不佳。所
以主张此法治疗前应先行阴式

B 超或 MRI 检查了解病灶在肌层内的深度。 

   

2.1.3  腺肌病病灶切除术  腹腔镜下腺肌病切除 Donnez[16]已有报道,他把 231 例直肠隔

内膜异位结节归于腺肌病范围内,行镜下病灶切除,除

3 例直肠损伤外均取得满意效果。

Morita[17]等研究表明对病灶边界清楚的腺肌病者尤其是腺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病灶切除
术,手术后第一次行经痛经和月经过多现象均消失,仅住院

3 天,术中术后未见并发症发生。

它适用于希望怀孕的妇女,但不能根治子宫腺肌病。

 

   

2.1.4  子宫动脉栓塞术  子宫动脉栓塞术是近年来新开展的保守手术治疗方法,栓塞术为

希望保留子宫尤其是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带来了福音,适用于诊断明确、有症状的子宫
腺肌病患者。

Kim[18]等分析 43 例子宫腺肌病的栓塞治疗疗效,术后在痛经程度、月经量、

子宫体积方面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

95.2%的患者痛经明显减轻,95.0%的患

者月经量明显减少,子宫体积平均缩小

32.5%[治疗前(321.7±142.0)cm3,治疗后子宫体积

(216.7±130.1)cm3]。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近期疗效明显,对于中远期疗效仍在观察中,少数病
例已存在复发问题。另外,放射线对卵巢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