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世界大战开始后转到瑞士的冯 罗尔

(V.Roll)公司继续进行研究。

1936~1939 年勒莱普(O.Lellep)在奥伯豪森(Oberhausen)进

行了底吹氧炼钢的试验,由于喷嘴常损坏未能成功。

1938 年亚

(Aachen)工业大学的施瓦茨(C.V.Schwarz)提出用超音速

射流向下吹氧炼钢,并在实验室进行了试验,将托马斯生铁吹炼

成 低 氮 钢 , 但 因 熔 池 浅 而 损 坏 了 炉 底 。

1948 年 丢 勒 尔

(R.Durrer)

等在冯 罗尔

(VonRoll)公司建成 2.5t 的焦油白云

石衬的试验转炉,以

450 的斜度将水冷喷嘴插入铁水吹氧炼钢

无论贝塞麦生铁或托马斯生铁都能成功炼成优质钢水,而且认识

到喷嘴垂直向下时,最有利于喷嘴和炉衬的寿命。这样就最后完

成了转炉吹氧炼钢的实验室试验。从实验室研究向工业化试验的

进一步发展是由奥地利的沃埃施特

(VOEST)公司完成的。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奥地利面临重建钢铁工业的需要,该国缺少废钢使得

平炉或电炉炼钢法缺乏竞争力。沃埃施特公司注意到丢勒尔的试

验,决心开发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新的炼钢方法。

1949 年 5 月在

奥地利累欧本

(Leoben)

开了一次氧气炼钢的讨论会,决定冯

罗尔、曼内斯曼

(Mannesmann)、阿尔派(ALPINE)和沃埃施特 4

个公司协作,在沃埃施特的林茨

(Linz)钢厂作进一步的试验 。

1949 年 6 月 在 林 茨 建 成 2t 顶 吹 氧 试 验 转 炉 , 由 苏 埃 斯

(T.Suess)和豪特曼(H.Hauttmann)负责,在丢勒尔参与下,

成功地解决了合适的氧气压力、流量和喷嘴与熔池面距离等工艺

操作问题。之后迅速建立

15t 试验转炉,广泛研究新方法所冶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