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社会责任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展开起来。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晨风
集团经过两年考察期成为了美国劳动公平协会在华第一位会员单位,大大提升了晨风
集团的国际美誉度和信誉度,也为该集团带来了更多的优质客户,使晨风集团在人民
币不断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诸多不利因素下依然取得了快速发展,
成为出口行业的成功范例。

  

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趋势:

产业资源加速向大企业流动

   在产业调整进程中,我国服装行业发展遇到阶段性

困难,出现部分小型企业不堪重负被迫关停现象。根据中国服装协会调查,中小企业
的关停现象主要发生在长三角、珠三角等服装产业发达地区,根据对广东、福建、浙
江、江苏、山东等省服装主产区调查显示,以外贸加工为主业地区小企业关停现象较
为严重,约占该地区中小企业数量的

8%左右,个别地区超过 10%,小型外资企业撤

离现象也比较明显。

  这些地区的明显特征是,经济较发达,劳动力以及水、电等其他

生产要素价格涨幅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地区人均

GDP 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纺织服装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率较某些非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呈现下降趋势;区域内企
业两级分化现象严重,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在企业规模、经济总量、技术装备水平、
人员素质、管理规范化等各项基础条件相差悬殊。

  导致小企业关停的原因大致有四个:

一是受产业相关政策调整、国际需求和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以外贸加工为主的小型
企业难以生存。政策调整对服装中小企业压力最大的是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下调。
这两项因素直接增加了小企业的加工成本,长期以加工

“大路货”和依靠“较低价格”来

维持

“薄利”的生存方式在政策成本、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等诸多要素

成本刚性上升的情况下已难以保持赢利。

  二是内贸加工中“欠债”问题拖垮企业。

2007 年,国内需求成为拉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国内市场也逐渐成为服装企业的主
要战场。在这个市场预热的特殊时期,众多

“品牌”应运而生,很多新生品牌采用虚拟

生产而省去较为庞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再利用特许加盟方式铺开销售渠道。在这个过
程中,一些自身没有足够资金支持的

“品牌”企业主要依靠赊欠加工商账款和收取加盟

费、订货定金、订货费等作为自身资金周转之用,而市场业绩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则是
个未知数。而拥有小规模生产能力的中小企业则是这些

“新品牌”的主要加工商,他们

希望通过宽松的还款政策稳定住国内客户,因此导致小企业的应收账款雪球越滚越大,
使得企业不堪重负,难以维持正常生产运转。

  三是上游企业关停现象波及小型服装企

业。小型服装企业的上游面辅料供应商往往也是纺织行业中的小型企业。

2007 年,纺

织企业受到

“环境标准”要求的限制,众多排污环保、节水节能指标不能达标的小型纺

织企业被迫关闭,从而切断了小型服装企业的供应链。首先是造成小企业采购较低价
格原料的困难,同时也造成这些企业通过上游企业分解资金压力的能力降低。

  四是政

府正面引导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关停。在我国部分服装产业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已经意
识到小企业面临的生存危机,尽管这些企业还没有真正面临

“倒闭”,但政府已经积极

采取一些措施引导缺乏竞争力的小企业暂时或永久

“关停”。很多小企业在政府的劝导

下,意识到继续按照以往的做法确实难以维持长久发展而在妥善处理员工等善后问题
后主动关闭。由于小企业关闭而产生的劳动资源很快被当地或周边地区的其他企业或
其他行业吸纳。

  1.3 服装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服装产业日趋成熟,国际竞争力也由劳

动力成本优势向产品质量创新优势、产品开发创新优势、品牌创新优势、文化创新优
势的高层次优势转变。

2007 年是产业调整升级的关键年,产业的微妙变化都将对我国

服装产业的未来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2007 年,中国服装产业的纵深发展将为我国服

装产业格局、竞争力格局的变化奠定基础。

 (一)中国服装行业用先进技术化解劳工

问题。

  迫于劳动力紧缺危机,借助于人民币升值换汇优势,新一轮技术改造设备更新

之风在服装行业悄然兴起。科技贡献的作用在本轮产业升级中彰显出来。成熟的中国
服装企业在技术改造中扮演的不仅仅是买家的角色,而是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对工序和
工艺进行优化配置的设计者,往往是企业对设备或软件制造商提出要求进行定制采购。
提高劳动生产率;化解劳工荒问题;解决熟练技工紧缺问题;解决制造过程中人为因
素产生的质量问题;提高制造水平和管理水平是这次技术改造的主要目的。吊挂生产
线、电脑缝制设备、电脑控制专业工艺设备、产品信息条码分拣设备、后整理设备、
产品检验检测设备等都成为被引进的热门。

  (二)中国服装行业内陆省份发展为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