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1.3 电子废物的经济学属性

电子废物不但具有高增长、危害大的特点,还具有 3 个不同于其他固体废物的经济学

属性。

(1)商品属性

在我国现阶段,电子废物尤其是生活电子废物,如废旧的家电、电脑、手机、影音器材

等,还具有一定的商品属性,即电子废物的排放者与回收者之间是买卖关系,回收者需
要付费才能得到电子废物。而国外多通过立法明确要求,消费者有将电子废物与生活垃圾
分类免费排放的义务,有的国家甚至还需支付相应的运输搬运费用。

电子废物具有一定的商品属性,主要有三个原因:

1)

 电子废物富含可再生资源。电子废物的各项功能虽已丧失,但其零部件和大部分

材料尚具使用价值。据研究显示,回收 2 吨废旧家电可获得 1 吨铁,与高品位的铁矿相同;
回收 140 吨废旧家电就可获得 1 吨铜,而从铜矿中提炼则需 200 吨矿石;回收 7 万吨废旧
家电可获得 1 吨金,而从金矿中提炼则需 20 万吨(我国需要 30 多万吨)矿石。

2)

 二手电器仍有相当大的需求。由于我国城乡消费水平的差异,各区域经济发展的

不均衡,使得二手电器的需求依然存在而且巨大。目前的回收现状也表明发达地区淘汰的
废旧家电多通过小商贩、旧货商流向周边或西部欠发达地区。

3)

 传统观念的存在。勤俭节约、变废为宝是我国的传统观念,我国民众普遍认为“废

旧家电是能卖钱的”商品。

依据劳动价值论,电子废物中富含可再生资源,而再生资源具有使用价值,因而电

子废物是可以用来交换的商品。依据效用价值论,再生资源给回收利用者带来了收益,二
手电器仍能满足欠发达地区消费者的需求,因而电子废物仍是有价值的商品。

(2)外部性

保罗·萨缪尔森认为:外部性是指那些生产或消费对其他人强征了没有补偿的成本或

给予了无需补偿的收益的情形。道格拉斯·诺思认为:当某个人的行动所引起的个人成本
不等于社会成本,个人收益不等于社会收益时,就存在外部性。

电子废物富含可再生资源和有毒有害物质,处理不当会引发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

这直接源于电子产品本身承载了一定量的资源和潜在的致污能力,电子产品在消费后被
抛弃或放弃而成为电子废物,电子废物处理不当或无力处置会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
直接给他人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引起他人和社会的效用降低和成本增加,而电子产品
生产者却没有给予相应的补偿。因此,电子废物具有环境负外部性。

(3)公共物品

格里高利·曼昆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中写到:“公共物品是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

物品。这就是说,不能排除人们使用一种公共物品,而且一个人享用一种公共物品并不减
少另一个人对它的享用”。因此,当人们消费公共物品时就有一种“搭便车”的想法,即得
到一种物品的收益但逃避了为此付费。公共物品由于“搭便车者”的存在,在自由经济条件
下的市场没有有效的配置资源,导致公共物品供给不足或无法提供,共有资源过度使用 ,
即市场失灵。

与电子废物相关的公共物品就是环境,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和人工改造

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