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10 余米高的水泥石墩围城的石圈。包围着市场的,是四列整齐划一的二层骑楼,完整保
留的共有 59 幢。骑楼楼面的装饰十分讲究,有灰雕的、有彩色玻璃的,依稀还可以看见当
年的美丽。

  圆山仔圩也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的 谭家大院 。清乾隆年间,该圩市由谭氏宗族始建,
初名白水市。1929 年,谭氏乡绅设立市政会,重新规划建筑商铺,建成了现今的模样。

  圆山仔圩紧靠着台城河,北面设有一个小码头,接送货船和赶集的村民,也曾有小

火轮经三埠直达广州、澳门等地。 当年,国外华侨捐资,修建了码头和渡船。那时,船家
日夜把船停靠在码头边,只要有乘客,他们就用竹篙慢慢地把船撑到对面。日日夜夜,熙

熙攘攘,来来往往,非常热闹。 李伯忆起当年的繁华感慨地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因为出于安全的考虑,渡船不许经营下去。李伯所说的热闹
景象也就不复存在了,但在两岸的渡口还保留了当年让乘客等待休憩的凉亭。

  如今,圩市里骑楼内,侨眷已经迁走,只有一些外地人租用一些保留相对完好的骑
楼用来经营加工生意。街道两旁杂草丛生,破烂的窗户斜斜地挂在精雕细刻的石刻旁。走
在圩市的路上,李伯一直感叹,圩市当年繁华不再,人去楼空后竟是如此的衰败。

  人气再聚集,大院焕发 第二春

  在台山,像圆山仔圩这样的老圩市许多早已 作古 ,然而,当年留下来的建筑并没
有随着时间而荒废,甚至有一些建筑还焕发了新的光芒。

  同样是始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圩市,80 年后的今天飘散着浓郁的历史沧桑感,
然而,梅家大院却是幸运的。

  梅家大院(即汀江圩华侨建筑群)位于台山市端芬镇大同河畔,于 1931 年由当地华侨
以及侨眷侨属创建。大院占地面积 80 亩,108 幢二至三层带骑楼的楼房,呈长方形排列,
中间有 40 亩专供商贩摆卖商品的市场空地,俨然一座小方城,由于当地梅姓股东占了一

半以上,故有 梅家大院 之称。

  2000 年 4 月,原国务院侨办主任郭东坡视察梅家大院后,认为其具有浓厚的华侨特
色,十分赞赏梅家大院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随后,一些国内建筑界的专家学者考察后都
认为:梅家大院是目前全国保存得最完好,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华侨建筑的典型代表。

  从此开始,梅家大院作为台山独特华侨建筑的代表而逐渐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媒体
争相报道,影视剧组纷纷进驻,以此作为外景拍摄地。梅家大院背后的故事也逐渐被挖掘,
当地的建筑风格被不同的学者加以研究,如何保护和利用也在不断地探讨。

  2010 年,电影《让子弹飞》把它作为主要的拍摄场地,电影上映后,梅家大院的名字
响遍了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