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九华山主体由花岗岩构成,这里地形复杂,山多地少,建筑用地狭窄,修建房屋必
然要依山就势。而建筑在花岗岩山崖上的寺院,也就成为悬寺。

  百岁宫,初名摘星庵,始建于明代,同祗园寺一样,也是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这座
寺院修建于摩天岭上,如一座古老的城堡,布局曲折幽深、气势恢宏壮丽。从不同方位观
察百岁宫时,会赫然发现在每一个角度看到的楼层竟然各不相同。从山门的这个方向看只
是一层楼,大殿的厢房是两层楼,然而从后门看,则是一座高达 55 米的五层楼。

  在百岁宫大殿中,在佛龛之下有一块天然的山石,它被称为龙头石,原本是这座山
峰的最高点,当年人们修建百岁宫时,就巧妙地把它利用为大殿的基梁。目前这座寺院供
奉着无暇僧人的肉身。

    在九华山,还有众多像百岁宫这样建在高山之巅的寺院,它们统称为高山玄寺。而位
于海拔 1306 米峰顶的天台寺就是其中最高的一所。从山脚到天台寺单程有 15 公里,要先
乘坐索道来到天台峰西侧,然后步行上山。天台寺,始建于宋代,后来又经过多次重建、
修整,这座寺院巧妙借助山梁的凹陷处构造,与周边峰、石、洞融为一体,站在天台寺前
远可眺黄山长江,近可望整个九华街,百岁宫也在它的脚下。

  这是位于天台峰半山腰的吊桥庵,又名天桥寺。这座吊桥古时候是木桥, 1985 年才
改建为现在这样的单孔石拱桥,桥身由条石垒成,长 15 米,宽 2.5 米。横跨两峰之间,上
挂岩壁,下临深渊。桥面即为天桥寺长廊,寺建在桥上,桥建在寺内,故名天桥寺。

  与九华街一山之隔的闵园。是一个特殊的村落,那里有众多的尼庵,有许多比丘尼在
此修行和生活。这里的庵堂相对前山的寺院来讲,规模比较小。一般都是中堂供佛,两侧
的厢房为比丘尼坐禅、起居的地方。

  这里的庵堂多数都采用了皖南民居的建筑模式,粉墙黛瓦,雕饰精良,部件小巧。这
里的比丘尼也和普通人一样,在屋后的庭院里栽种着蔬菜、粮食。在这里,几乎无法分辨
寺院、民居的区别。

  佛教戒律和规矩要求比丘和比丘尼不能在同一座寺庙、同一个道场修行。闵园自然就
成了喜好安静的比丘尼们居住、修行的首选之地。

  穿过九华街往上禅堂的路上,这里的许多寺院、庵堂像祗园寺一样,在当初建造时,

——

山门都似乎有意无意的朝向某个方位。在九华山的圣地

肉身宝殿,那里供奉着地藏菩

萨的肉身,去肉身宝殿朝拜是每一位攀上九华的修行人和香客的夙愿。而上禅堂就位于这
条路边。从外观上看,上禅堂并不起眼,但它却是一所全国重点寺庙,在建筑上它完美地
结合了皖南民居和佛教寺院的特点,别具一格。

  从外表看去,上禅堂和九华山大多数寺庙差不多,然而当上禅堂住持释果卓带领我
们走进不起眼的山门,看到的竟然是高 10 米,宽 14 米,同样是徽派建筑的四落水屋顶
和天井。这样建在大殿中的天井却是在寺院中极为少见的。而正殿横梁上的三层浮雕,更
是上禅堂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