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搜寻高科技的目光不仅扫遍国内,而且投向世界,主动和洋人打交道,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拓展新场面。1983
年,第一次和美国 GSI 公司签订了 CUA83098 号合同气美国派来 GSll839 数控地震队和 GSl4831 一 TIMAP—IV
数据处理中心来长庆服务,当年完成 30 至 60 次覆盖剖面 1016.65 公里,水平迭加剖面 4511.54 公里,迭偏剖
面 4055.81 公里。和法国 CGC-公司签订垂直地震剖面法采集设备引进和采集方法服务合同,法国 V·S.P 队当
年完成 14 口的野外采集工作。在合作过程中,物探公司逐步掌握了国外地震队常年高效施工的管理方法、资料处
理流程和资料解释方面的先进技术,V·S.P 采集、处理、解释方法。

    和洋人合作中尝到甜头的物探队伍,立足自身,放眼世界,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和国际先进技术连

成网络,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先进的地震勘探技术。走在 了国内地震勘探技术的前列。进入 90 年代以来,物
探处在被视为地震禁区的陕甘宁盆地 15 万平方公里的黄土原区,组织开展了黄土原直测线攻关试验。广大地震

勘探工作者经历了多年的研究和实验,成功地形成了 三小三高两个一致 地震采集技术,使黄土原直测线地震
取得突破性进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项技术使石油勘探的效率又翻了几翻。从此,黄土层下深埋的石油被物
探人勘探得清清楚楚,石油在人们的眼里不再是深远莫测的了。它已经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的视线里,似乎伸手
可及。

    如果说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对油田开发的前期认那么钻井技术就是对油田的正式开发。在最初的开发时期,
陇东的钻井技术弱小得像一棵幼苗,但它毕竟拱开坚层,顶出地面。这片沉睡了千万年的鄂尔多斯南部盆地,

在钻机的轰鸣声中,在艰难穿越数千米地层的钻头的击打下,极不情愿地,一点一点地睁开了 眼睛 ,一小块
一小块地露出了油苗。

    在会战初期,敲醒油龙的还是那五十年代进口和国产的钻机,它们在祖国的其它战场上已经立下了赫赫战功,

“ ”

到陇东时已经 老 了,几乎在每一口井上都要 头疼感冒 一回。老设备磨炼了石油人钻研技术的意志,谁都是

诊疗治病 的专家。设备落后,他们就进行技术改造,让设备保持青春和活力。

1982 年油田科研人员和钻井队捆

在一起,设计制造出了高频泥浆振动筛,使钻井技术第一次突破,提高了钻井速度和钻井质量。80 年代以后,
科技工作在全国振兴了,陇东的钻井装备功能化、自动化、现代化,成为高原上的一支劲旅,成为打开地下油藏
的一个先锋。

    在长期的钻井实践中,善于总结的钻井石油人,面对黄土层、水层厚度大等一系列技术难关,开展创关活动,
拿下了黄土层、水层钻井技术,喷射钻井技术,定向钻井技术,取芯钻井技术,超深井钻井技术,钻井泥浆技
术,固井技术等几十项成套技术,满足了油田钻井需要。

    陇东地区黄土层厚达 200 至 300 米,属湿陷性黄土,钻井中井漏严重。会战初期,采用泥浆钻井,遇漏就堵,
打一口井有时为堵漏要花费数天时间。1976

年后,他们摸索出了一套 座塞子 方法,用轻比重泥浆钻穿黄土层

后,更换小一级钻头钻进岩石三五米起钻,下人戴有封融器的表层套管,使封融器恰好座在岩石上,不再注水
泥固井而继续钻进,解决了黄土层的漏失、垮塌。

     另一个棘手的问题是水层,厚达千米的白垩纪系地层中有三组水层,上部的环河组、华池组稀释破坏泥浆,
下部的洛河组对套管腐蚀严重。1971 年,3209 钻井队在岭 49 井用清水钻水层试验成功,钻速提高了 3 倍。但清
水钻井中,工人要冒着喷水工作,特别是冬季施工困难更大。在原上钻井,由于钻井液柱压力大于洛河水层压
力,又出现漏失钻井液的现象,因此又采用纤维质(锯末、麦草、麦衣)、胶质水泥、石灰与冬土掺合等方法进行堵
漏。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又形成了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钻井堵漏技术。

    为了节约土地和便于油井管理,他们提出把几口油水井集中在一个井场上。根据面临的新问题,在技术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