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心渗透率和油层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因素,来预算油井的产量等。B. M.巴磊歇夫等从 1938
年至 1942 年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他们的试验证明:①如果以环形井排沿圆形油田
任一等高线钻了足够数量的井,那么这些井会截住所有从含油边缘地区流来的液流;②
在水压驱动油藏上,当井网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井数,如果回压不变,油藏的
累积产油量也不会提高。
  在这一期间,作为油田开发基础理论之一的油层物理学的研究也取得重要进展。美国
人 G. H.法奇等首先于 1933 年进行了油层物理的研究。1934 年 R. D.乌索夫和 M.马斯凯特
等,在达西渗滤方程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测量油层岩样渗透率的方法。1935 年,R. J.西尔
绍斯研究了井底取样器和测量所取样品物理性质的方法。这些测量性质包括:压力-体积-
温度之间的关系、饱和度与饱和压力、油中溶解的总气量、不同温度和不同压力下游离出来
的气体量以及原油在溶解气分离后的收缩程度等。1936 年,西尔绍斯根据这些基础数据
首次导出了油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该方程式以后为不少学者所发展和完善,成为进行油
藏动态分析计算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三、第三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 1940 年至 1950 年前后。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进一步建立了油田开发的
理论基础,同时进行了规模不断扩大的人工注水开发实践。
  在前人进行了大量的油田开发实践的基础上,前苏联著名学者克雷洛夫从事了巨大
的油田开发理论的研究和综合工作。1948 年他出版了《油田开发科学原理》,该书综合运
用了油矿地质学、地下流体力学和专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研究和解决油田
开发中的问题,从而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油田开发理论。
  在这一期间,世界上已有不少油田采用了注水的方式来进行油田的开发。美国在 20
世纪 40 年代初开始注水采油。前苏联也在此后不久实施油田人工注水,但主要是通过各
种形式的边缘注水来补充油田的能量。即使如此,通过注水方式来开发油田也已显示出其
明显的优越性。
  在此期间,关于水驱油的基本理论的研究工作已获得重要成果。从 1940 年以后,美
国人 S. E.巴克来和 M. C.列维瑞特等连续发表了油水两相和油气水三相流动的研究报告和
论文,为水驱油等两相和多相渗流理论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使人们对于发生在油层
内部流体运动规律的认识大大提高了一步。
  四、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是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油田开发事业已开始进入
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其发展概况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进入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油田开发的科学原理和油田开发实践都得到了新的
发展。作为油田开发理论基础之一的地下流体力学及其在油田开发设计计算和在开发分析
方面的应用取得重要进展。在油田开发实践方面,不仅根据实际情况发展了边缘注水方式,
而且于 1956 年前苏联首次在罗马什金大油田采用了内部切割注水方式来进行油田开发,
这是油田开发史上的又一个创举,它为大规模地进行油田的人工改造翻开了新的一页。这
种新的注水方式,以后为很多国家所采用,获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
  (2)各种先进的观察和测量仪器仪表以及模拟实验技术与装备的应用,极大地加深
了人们对油层及其中流体从宏观到微观方面的认识,为深入揭示油层的性质和其中流体
运动的规律并进而从事油层改造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3)各种数学模拟研究油层的方法,从 20 世纪 50 年代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
是 1953 年美国人 G.H.布儒斯等首次把电子计算机应用于油田开发问题的研究之后,计算
机在油田开发方面的应用有了迅速的发展。1959 年美国学者 J.道格拉斯和 D.W.皮斯曼等,
应用数值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求解了描述两相多维渗流的复杂偏微分方程组,为计算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