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生成油气的地质条件:大地构造条件、岩相古地理条件、古气候条件
生成油气的理化条件:细菌作用、催化作用
生成油气的主要阶段:生物化学生气阶段(埋深 0-1500 米,温度低于 50-
60℃,细菌作用为主。主要产物:生物化学气、干酪根、少量低熟油)、热催
化生油气阶段(深度:1500~3500m;温度:60℃~180℃;热催化作

用。有机质成熟、进入生油门限,大量转化为石油和湿气 主要的生油时
期)、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深度 4000-7000

 

米; 温度 180-250℃;热

力作用成为主导因素)、深部高温生气阶段(深度>7000m;温度>250  

℃ ;

变生作用阶段高温高压主要产物:干气甲烷和石墨)
生油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有机质丰度指标、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有机
质转化指标

第三章

储集岩:凡是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石。
储集层:由储集岩所构成的地层,又称储层。
有效孔隙度:指那些参与渗流的、相互连通的孔隙总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
值。
有效渗透率:当岩石中有多相流体通过时,岩石对每一相流体的渗透率,
又称相渗透率。
孔隙结构:岩石中孔隙与连通它的吼道的形状,大小,分布及孔喉配属关
系。
砂(砾)岩体:是指在某一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岩性和分
布特征,并以砂(砾)质为主要成分的沉积岩体。
盖层:位于储集层上方,能阻止储集层中油气向上逸散的岩层。
排替压力:是某一岩样中的润湿相流体,被非润湿相流体开始排替所需的
最低压力。
储集层分类:碎屑岩类储集层(砂岩、砾岩、粉砂岩)、碳酸盐岩储集层(灰
岩、白云岩、礁灰岩)、其它岩类储集层(岩浆岩、变质岩、裂缝性泥岩)
孔隙成因类型: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孔隙大小分类: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
孔隙、微毛细管孔隙
孔隙性与渗透性间的关系:储层孔隙性和渗透性都受岩石孔隙结构控制。对
碎屑岩而言,在有效孔隙度相同的条件下,储层孔径大、喉道粗、孔隙形状
简单者渗透率高。
砂(砾)岩孔隙结构类型:大孔粗喉型(孔喉难区分、喉道是孔隙的缩小部
分、孔喉直径比接近 1,孔隙几乎都有效)、大孔细喉型(喉道相对窄、孔喉
直径比较大,有些孔隙是无效的)、小孔极细喉型(孔隙小、喉道是颗粒之
间的接触缝隙,呈片状或弯片状,孔喉直径比中等到较大)、微孔管束状喉
道型(杂基或胶结物含量较高、原生粒间孔几乎被堵塞、孔喉直径比接近
1)
影响砂(砾)岩储集性能的地质因素:沉积环境的影响[① 岩石组分 a、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