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其中 90%的海上船运由外轮承担。进口原油运输 4/5 左右是通过马六甲海峡。一旦遇到战争、

      

外交或是其它不可抗拒的风险,中国的石油运输安全将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

能源安全

      

问题,还取决于原油进口来源地的政治经济是否稳定等因素。

从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来

源地看,2002 年 80%以上进口的原油来自 10 个国家,60%以上来自中东和非洲的 5 个国家。
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从中东及非洲地区进口石油的比例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中东、非洲地
区正是目前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动荡的主要地区,局部冲突持续不断,恐怖事件频繁发生,
而且无论是从中东还是从非洲进口原油,大都采用海上集中运输,其重要通道马六甲海峡

      

安全隐患突出,石油进口面临较大的运输风险。

此外,由于需要大量进口,石油受制于

它国日益突出。从目前中国同大国之间的关系来看,美、俄、日等国在能源领域已对中国构
成了较大牵制,中国利用国际资源的环境并不十分理想

国际经验证明,战略石油储备具有三大功能

:一是保障供给。即保证一段时间内的石油应

急供应,使国民经济各重要部门特别是军队能够正常运作;二是稳定油价。庞大的战略石
油储备本身对市场就起着制衡作用。尽管石油储备是对付石油短缺而设置的头道防线,但
其真正的作用在于遏制油价的上涨;三是威慑作用。在紧急情况下,国家能及时利用战略
石油储备,减轻和限制石油武器或石油危机的冲击力,为解决危机和其他一系列问题赢得
所需的时间,还可迫使潜在对手慎用"石油武器"                   

中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早

从 1993 年就已经开始酝酿,直到 2004 年才正式得到批准。按照规划,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
预计总投资超过 1000 亿元,准备用 15 年时间分三期完成。预计 2007 年至 2008 年,大连、黄
岛、舟山其他三大石油储备基地将陆续竣工。四大基地建成后,总共能形成约 10 余天消费量
的石油战略储备能力,再加上 逃



? 石油储备能力,届时中国总的石油储备能力可超过 30

      

天。

也就是说,15 年后,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也才只能满足全国 30 天的消费。而据有关

资料披露,目前已经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发达国家,美、日、德、法四国的政府储备加上民
间储备,可分别满足 158 天、161 天、117 天和 96 天的石油消费。相比之下,我们的战略储备
远远不及。这就难怪国务院官员称,向战略储备基地注入第一桶油,"从整个中国能源战略

来说,这还只是 万里长征 第一步。"构建石油储备体系不只是注油这么简单,有关石油储
备管理模式的选择、管理办法的制定、新储备基地的选址、符合中国需求的储备规模和油品

     

结构、战略石油储备立法等,都需要深入研究。

然而,即便是这样,中国战略石油储备

基地开始注油,也牵动了世界的目光。一者,中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储油数量堪称巨大,
这极有可能打破国际石油供需的平衡,引起国际油价的波动;二者,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基
地开始注油,从长远必然拉动国际石油市场的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高油价;三者,
中国启动石油储备,是在国际油价连续下跌并接连创出年内新低的敏感时期,时时观察着
国际油价的世界各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以及国际炒家的视线都紧盯着中国。出人意料的
是,镇海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开始注油的消息,并没有对国际市场造成冲击,油价仍维持着
下跌趋势。这说明:第一,中国启动石油储备的时机选择是恰当的;第二,中国注入镇海
石油储备基地的石油主要来自国内,策略是正确的;第三,中国不是国际油价高企的"罪魁
祸首","中国威胁论"

      

再一次被事实否定。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已经明确表示,中国的

石油储备"将采用一个可控的、渐进的方式来完成";目前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将主要不会采
用商业化采购方式从国际原油市场进油,而将以合作开采的"份额油"为主要储备油源。这表
明,中国不希望自己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注油引起国际油价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