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二)我国水污染的原因

我国水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人类主观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工业发展中,水
消耗量大、利用率低。不仅单位产值污水排放量大,而且万元产值用水量各省区间差距悬
殊。1998 年全国平均万元 GDP 用水 683m3 以上。其中,北京 161m3,天津 201m,上海
300m3。但是,黑龙江、内蒙古、江西、广西、贵州、青海、甘肃等省区大多在 1000m3 以上。宁
夏、新疆为 4000m3 左右。北京 1m3 灌溉用水可以生产 2kg 粮食,而宁夏才生产不到 1kg。
同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企业生产经营缺乏节能降
耗的动力。企业技术改造往往以扩大再生产为目的,生产工艺落后,更新换代速度慢。随
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增长方式的日趋转变,以及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水
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将逐步走上科学化管理轨道。但是,这种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
过程。水环境问题严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政策导向的偏差。长期以来,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注重经济增长速度、主要产品产量、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等指标,没有把资源消

耗和环境代价纳入经济核算体系。迄今为止,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作为 非生产性福

利事业 。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由政府包揽,使政府不堪重负,以至于拿不出钱搞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建成污染处理设施也因经费来源问题没解决而难以正常运转。在计划

” “

经济体制下,一些经济发展政策有悖于环境保护。我国一度 遍地开花 的 十五 小企业,
布局分散、规模不经济、生产工艺落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环境容量不相适应,也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以往在确定地
区产业发展方向、地区生产力布局时,往往忽视区域环境容量。我国主要江河出现的严重
流域性水污染,在很大程度上与流域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有直接关系。淮河流域四省自
80 年代初开始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高耗水的化工、造纸、制革、火电、食品等小型工业,
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淮河的承载能力,使淮河流域水质急剧恶化;由于缺乏科学认证和
科学管理,一些缺水地区盲目发展高耗水型工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一些资源丰富的
地区发展单一的资源型产业,不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加工业,产业结构雷同,形成严重的
结构型污染。

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水环境问题的恶化,加大水污染防治的难度。近年
来,由于气候变化引起全球温度、湿度、降水量的分布变化,使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灾害频
发。我国北方地区气候也明显变暖,华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 90 年代比 50 年代上升
2.1℃。气温上升,地表径流减少,蒸发量增大,发生旱灾的机会增多。1997 年我国北方
地区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降水量异常偏少,温度偏高,海河水资源量只有多年平均
量的 40%;黄河水资源量为多年平均量的 61%。由于河道径流减少,水体自净能力下降,
加剧了水环境恶化。1998 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长江中下游、嫩江、松花江流域降水量
偏多,导致特大洪水灾害的发生。

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相差悬殊,水资源分布与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布
局极不协调。北方黄河、淮河、海河、松辽河,以及内陆河 5 个流域,总人口占全国的 47%
左右,耕地面积占 65%以上,GDP 占全国的 45%以上,而水资源却只占全国水资源总量
的 19%,人均占有量仅为南方地区的 1/3。这些因素也是导致水环境问题突出的重要方
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