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0 来确定印刷表面强度是不合适的。因此,需要设定一个非零拉毛面积比对应的印刷速度
来确定印刷表面强度。采用黏度为 20g·m 的油墨对 80g/m2 书刊纸进行实验,以拉毛面积
比为 0.05%确定印刷表面强度,同时以视觉评价法测定纸张印刷表面强度,2 种方法得
到的印刷表面强度结果见表 l。
表 1 纸张印刷表面强度不同方法的测定结果

    从表 l 中测量结果的标准差来看,图像分析法的重现性较高,是传统视觉评价法的 10
倍以上,这是因为视觉观测确定纸样开始出现斑点的位置具有很大主观性,并且,纸张
出现的前几个拉毛斑点的位置具有很大随机性,一般是没有规律的,因此造成视觉评价
法的重现性较差。
    在此对设定非零拉毛面积比合理性稍做讨论,从两方面来解释:首先,由于纸张拉毛
斑点是随机且开始的数个拉毛斑点是没有规律的,确定反映统计量的非零拉毛面积比能
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现性;其次,视觉评价纸张拉毛存在一个容许范围,笔者
曾对书刊印刷纸拉毛实验与产品质量的关系进行实验,多数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视觉定
性评价,认为拉毛面积比在 0.1%以下的拉毛斑点可以忽略。
2.3 利用拉毛曲线定性比较纸张的印刷性能
    拉毛曲线反映了纸张表面抗剥离的强度性能,图4 为 2 种书刊印刷纸的拉毛曲线。从图
4 可知,纸张 A 先于纸张 8 发生拉毛现象,如果拉毛面积比设置为 0.1%,2 种纸张的印
刷表面强度分别为 1.23 m/s 和 1.72 m/s。另外,曲线直观地显示了 2 种纸张表面被
破坏的趋势,纸张 A 发生的拉毛程度显然比纸张 B 剧烈,由于纸张拉毛脱落的颗粒会积
聚在印刷滚筒上,造成图文模糊和停机清洗等,因此在同样的印刷条件下,纸张 B 的印
刷质量比纸张 A 的差,并且纸张 B 在印刷过程中需要更多次清洗滚筒,停机次数多,印
刷生产效率较纸张 A 低。
             
图 4 不同纸张的拉毛曲线比较
2.4 印刷纸表面强度的特征
    常用印刷纸张大体可分为涂布纸和非涂布纸两大类,对于涂布纸或纸板,主要是表面
掉粉或起泡分层甚至纸层撕破;对于未涂布纸或纸板,表现形式一般是表面起毛或撕破。
    采用黏度为 20g·m 的油墨,对 157g/m2 铜版纸和 70g/m2 LWC 纸加速印刷直至纸张
表面被破坏,结果表明铜版纸表面遭破坏出现的白色斑点个数极少,斑点出现后紧接着
涂布层起鼓、纸张整体分层,这是由于涂层强度大于原纸结合强度造成的。LWC 纸表面被
破坏的现象与铜版纸相似,但斑点数目稍多些,涂布层起鼓后直接断纸,这是涂层强度
大于原纸结合强度和纸张抗张强度低的结果。图 5 是这 2 种涂布纸的拉毛曲线,可以看到,
像素宽度量化的拉毛曲线非常稀疏,说明斑点数目很少, Zera 量化拉毛面积比在极低的
情况下(<0.001%)就发生了分层或断纸。总之,涂布纸在正常的印刷速度范围内极少发
生表面被破坏的现象,拉毛曲线不足以形成趋势,其印刷表面强度以开始出现斑点的印
刷速度为准,因此,对涂布纸印刷表面强度的测定,视觉判断和图像分析技术是等效的。
                
图 5 涂布纸的拉毛曲线
     图 6 为采用黏度为 l0g·m 的油墨对 80g/m2 书刊纸和 60g/m2 新闻纸进行加速印刷拉
毛实验的结果,从图 6 可知,纸张表面出现较多斑点,拉毛面积比随着印刷速度的提高
而增加,且拉毛曲线的趋势具有连续性;从 2cm 量化得到的拉毛面积比可知,新闻纸的
拉毛程度大于书刊纸。另外,由于新闻纸抗张强度低,印刷速度达到一定值时会发生断纸。
因此,图像分析技术可用于非涂布纸印刷表面强度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