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料计划、采购、检验、保管等环节,把质量体系标准落实到岗位和责任人,做到工作有记录、考
核有依据。按照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建立健全材料的质量管理制度。通过自审、内审、监督
审核等过程,

 

对材料质量计划、检验证资料、供方选择、物资招标等进行检查落实。

  按材料采购标准化、程序化管理的要求,重点落实材料验收制度和可追溯性制度。加强
质量信息资料管理及施工现场的各项基础工作,确保工程材料采购质量。做好材料质保资
料的收集工作,应督促施工方对这些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随同其它资料存档,以备日后随时
查阅[4]  

 

  主要材料应及时委托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可或授权的检测单位进行材质检验。
  4

 

、健全材料管理信息资料

  材料资料保证资料和工程建设中的其他资料一样重要。这些资料主要包括:生产厂家
的资质、营业执照,材料出厂合格证,生产厂家的材料检测报告、使用说明书,入库单、出库单、
材料价格单,材料现场抽样检测报告等等。业主方应督促施工方对这些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
随同其它资料存档,以备日后随时查阅[5]  

 

  三、材料价格管理
  材料费用是建筑工程总造价的主要构成部分。控制材料价格是降低工程造价的一个最

 

主要方面。确定材料的供应模式和材料进行招标采购是控制材料价格的有效手段。
  1

 

、掌握市场动态降低材料价格

  掌握市场,就是广泛的收集材料的市场价格。材料价格收集过程,就是在建筑材料市场、
材料产地等进行价格的采集、调查过程。所采集的价格,必须切合市场的实际情况,能反映材
料价格的一般水平。工程材料价格的调查和采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对主要材料价格,一
般应组织材料管理、施工管理、纪检监察等部门,以及施工单位等人员进行认真的调查[6]
[7]

 

  2

 

、采取合理采购模式

  当前建筑材料的采购供应常见模式有三种: 
  一是完全由施工方采购供应。即企业自主报价。投标人自行报价时,投标人为了中标往
往会选择低档次的产品来报价,而未来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很可能不满意承包商所选择
价位的产品,需要新选择,投标人就有了调整自己报价的机会。这会使建设单位处于被动,如
果对产品价格长期争执,会影响工程进度,如果搁置争议,往往会突破预计的工程造价,在决
算中一般材料价格只能按信息价计算,

 

不利于工程造价控制。

  二是完全由业主方采购供应。业主方作为投资主体,能有效地控制材料质量,有利于降
低材料价格,存在的问题是材料的采购与保管、使用相分离,特别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业主,
自身的询价、招标、采购、支付、保管、出入库管理和过程监督等,程序复杂,需要庞大的机构
来操作,采购流程过长,绩效较差,零星、地域性及紧急采购状况难以适应,容易延误工期,甚
至会导致施工单位要求工期签证和补偿务工损失。另外业主方与施工队伍在材料质量的认

 

定的分歧又会造成日后保修和维修的争议。
  三是业主方与施工方共同参与的供应。施工用主要材料由甲乙双方共同采购,其材料
质量由甲乙双方共同控制,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施工方有权拒收、拒用。材料的价格主
要由业主方依据市场行情确定,承建方、监理单位可广泛参与。业主方主要以招标的方式确
定材料价格。工程结算时,材料价格以实购价(含运杂费)为基础计算。这种供材方式是对上
述两种常规供材方式的结合,这种方式从本质上材料的供货、保管、使用是一体化的,较少有
甲乙双方扯皮的情况,

 

供货的实质主体是校方。

  3、充分利用市场,

 

合理安排运输

  运费支出对材料采购费用也有重要影响。节约运输费用,可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因此应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运输费用的节约问题:材料订货时考虑运输距离远近的问题,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