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二、关于形象问题的担心也是莫须有的。事实是,没有经过俞敏洪干预和审核的影片虽

然抖了不少不属于俞敏洪的故事和细节,比如他本人提及的:

“现实中我的个性没那么窝囊,

也不是一个

‘把演讲当作自己性生活’的人。”但事实上恰恰这些“负面形象”让电影中的主人公

形象更丰满,更打动人,也让人们对近似度很高的俞敏洪心生好感。也就是说,一部电影把

形象塑造得完美可能是一种伤害,但不完美可能是另一种形式的完美。这也是俞敏洪始料未

及的。可见对企业家而言,受害的负面心理实在要不得。

  作为企业家的俞敏洪显然是一个非常专注的人,专注于英语教育,专注于新东方,这

种坚持是相当难得和可贵的。但过分专注有时也是一种局限,对教学孜孜以求,营销上几乎

乏有精彩表现。教学方式上

——笔者也曾参加过——几乎是旧课堂的代表,填鸭式的、枯燥

的、以考试为目的,对于学生能否真正运用,几乎不太关心。因此,从这个意义上,《中国合

伙人》在对教学法的描绘上无疑是美化了新东方。

  从另一个层面上讲,俞敏洪即使不想出那数千万的赞助费或投资款,也可以对电影的

创意表现得更大度一些,尊重艺术创作的自由与规律,多分享些自己的故事和心路历程供

电影人参考。用他的话说,

“现实故事更精彩。”为什么当初如此决绝地反对甚至刻意划下界

线呢?

  不过,中国的观众或许应该为此感到庆幸,因为正是这种刻意反倒无形中成就了这部

电影。它必须抛弃企业赞助或投资的幻想,从观众中寻找票房答案;它可以避免了企业宣传

或纪录片的束缚,在创作上更为大胆和肆意;它不再是一个人或企业的故事,而要力求描

绘一代人的心灵记忆和奋斗历程。

  因此可以说,企业家的无为反倒成就了《中国合伙人》。这可能是俞的一大

“贡献”。想想

看,假如新东方成了这个片子的赞助商,情形会怎样?假如俞敏洪成了这个片子的投资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