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建筑的自然通风。由于建筑物内外空气的温度差产生了空气密度的差别,于是形成压力差,
驱使室内外的空气流动。室内温度高的空气比重小而上升,并从建筑物上部风口排出,这时
会在低密度空气原来的地方形成负压区,于是,室外温度比较低而比重大的新鲜空气从建
筑物的底部被吸入,从而室内外的空气源源不断地进行流动。

 

  

 

  

 

  

 3 自然通风在住宅设计中的运用 

  

 

  影响自然通风的因素对于建筑本身而言,有建筑物的高度、进深、长度和迎风方位;对
于建筑群体而言,有建筑的间距、排列组合方式和建筑群体的迎风方位;对于住宅区规划而
言,有住宅区的合理选址以及住宅区道路、绿地、水面的合理布局等,以便达到最佳的通风
效果。以下就几方面加以说明。

 

  

3.1 建筑物的朝向 

  要确定建筑物的朝向,不但要了解当地日照量较多的方向,还要了解当地风的相关特
性,包括冬季和夏季主导风的方向、速度以及风的温度。每一个地区有自己风的特点,由于
建筑物迎风面最大的压力是在与风向垂直的面上,因此,在选择建筑物朝向时,应尽量使
建筑主立面朝向夏季主导风向,而侧立面对着冬季主导风向;南向是太阳辐射量最多的方
向,加之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主导风向都是南或南偏东,故无论从改善夏季自然通风、调节
房间热环境,还是从减少冬季、夏季的房间采暖空调负荷的角度来讲,南向都是建筑物朝向
最好的选择。而且选择南向这样的朝向也有利于避免东、西晒,两者都可以兼顾。对于那些朝
向不够理想的建筑,就应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上述两方面问题。

 

  

3.2 建筑物的间距 

  建筑物南北向日照间距较小时,前排建筑遮挡后排建筑,风压小,通风效果差;反之
建筑日照间距较大时,后排建筑的风压较强,自然通风效果愈好。所以在住宅组团设计中,
加大部分住宅楼的间距,形成组团绿地,对改善绿地下风侧住宅的自然通风,有较好的效
果,同时还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息和交流的场所。

 

  同时在条件许可的时候,尽量加大山墙的间距。因为室外气流吹过呈行列式布局的建筑
群时,在建筑物的山墙之间将形成一条空气射流。当采用错列式布置方式,可以利用住宅山
墙间的空气射流,改善下风方向住宅和自然通风,效果显著。山墙间距的大小,取决于住宅
间距。住宅间距越大,山墙的间距也应越大,以便使足够的空气射流能吹到后排住宅上。过
小的住宅楼山墙间距,对消防、绿化和道路交通有不利的影响。

 

  

3.3 建筑群的布局 

  建筑群的布置和自然通风的关系,可以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从平面规划的角度来分析,建筑群的布局有行列式、周边式和散点式。行列式是
最基本的建筑群布局,是条式单元住宅或联排式住宅按一定朝向和合理间距成排布置的方
式,其布局包含并列式,错列式和斜列式;并列式布局发生错动,从而形成错列式和斜列
式以及周边式的布局(图

3)。 

  从图

4 可看出并列式的建筑布局虽然由于建筑群内部的流场因风向投射角不同而有很

大变化,但总体说来受风面较小;错列和斜列可使风从斜向导入建筑群内部,下风向的建
筑受风面大一些,风场分布较合理

,所以通风好。 

  周边式住宅建筑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布置的形式,这种布置形式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的内
院空间,风的投射面非常小,风很难导入,这种布置方式只适于冬季寒冷地区

(图 5);散点

式住宅布局包括低层独院式住宅,多层点式及高层塔式住宅布局,散点式住宅自成组团或
围绕住宅组团中心建筑、公共绿地、水面有规律地或自由布置,通风效果好

(图 6)。 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