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在垄断竞争工业中,公司数与价格受市场规模制约。
    表明市场规模扩大对长期均衡的影响。最初均衡点在 A,价格为 p[,1],公司数为 n[,1]。当
市场扩大,公司销售多,平均成本下降,即由

C[,1]C[,1]降为 C[,2]C[,2],新均衡点为 B,

公司数由

n[,1]增为 n[,2],价格由 p[,1]降为 p[,2],公司数增多,产品品种会增加,消费者可

以较低价格选择多种产品。
    总之,生产规模扩大,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特别对资本技术集约产品如此 ,
比如钢铁、电力、飞机、汽车等。每一大公司必须有最低生产规模方可存在。多少公司能存在,
依赖于有效生产规模与市场大小之比例。如果市场规模不足以保证该产品的最低有效生产规
模,这就产生不完全竞争的寡头垄断竞争。所以垄断竞争两要素:其一为产品差异,其二为
公司内部的规模经济。
   二、战略贸易理论和政策
      80 年代一种以工业目标政策和贸易目标政策相联合的新理论兴起。最初由斯宾赛

B,spencer)和布兰德(J.Brander)等人首创。他们认为,某些工业、特别是高科技工业

处于不完全竞争情况,市场经济失灵,需要政府干预。在这些行业中,少数大公司垄断市场,
形成寡头垄断,参与有效竞争。他们可以影响市场价格,它们拥有的市场力量可以获取超额
或垄断利润。如果政府加以干预和支持,可以将外国公司获取的超额利润转向本国公司,从
而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并可取得外部经济利益。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加以支持,比如政
府可以对本国大公司给予补贴,从而使外国竞争对手推迟或停止投资与生产,使本国公司
占领市场获得超额利润,其利润大大超过政府补贴。这样可以通过补贴获取外国公司利润,
增加本国国民收入。这称之

“利润转移”理论。

    这种战略工业与贸易理论建立在不完全竞争与规模经济基础之上,也建立在报酬递增与
专业化的基础上。换言之,寡头垄断公司随着专业化产量增加和规模经济的实现,将昂贵的
固定资本分摊在增加的产量上,使成本递减,报酬递增。据估算,美国波音公司在销售一架
777 喷气式飞机前须投资 30 亿美元,销售 300 架后方可拉平成本与收益。 这样高昂的固定
成本需要巨大的规模经济。而世界需求或世界市场容量只能支持三家这样的寡头垄断公司。
据估计,

1995 年到 2005 年对波音 777 喷气式飞机需求只有 1500 架,每家公司销售 500 架,

 才能对其投资有较好利润。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家大公司首先打入市场可以占据市场,阻
止其它公司进入。这叫做

“首动优势”(First mover advantage)。 换言之, 第一家公司获得规

模经济之利形成对其它公司的

“准入壁垒”(Barrier To entry)。所以目前只有波音(Boeing 

)、

 空中客车(air bus)和麦克道尼尔(mcdonnel)道格拉斯三家大公司具有规模经济而占

领该飞机市场,阻止其它公司进入市场。一家大公司如何具有首动优势?该理论认为须具有
发明创造精神、企业家的创业才能和历史的机遇或幸运等三个要素。波音公司首占市场即具
有上述三个要素。但战略贸易理论的重要一点是政府的干预和支持形成战略贸易政策。美国
通过国防预算对波音公司资助了大量的研究发展费用,有助于波音公司取得首动优势。
    从世界范围来看,近年来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取得较成功的行业如钢铁、汽车、电子等行
业,很大程度上得到政府的积极支持与资助。特别是日本政府,这种战略工业与贸易政策较
为明显。

50 及 60 年代日本政府利用外汇供应与低利贷款,加以进口限制与保护关税,支持

发展了重化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从而将比较优势由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转化为资本、
技术密集型的重化工业。

70 年代中期日本政府利用对半导体等知识技术密集工业的研究发

展费用加以资助,并鼓励政府和工业联合研究开发新技术。这种战略工业和贸易政策在一定
程度上也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鉴于日韩等国鼓励目标工业和贸易的成功,前述的斯宾赛、布兰德等人根据寡头垄断的博
奕理论(

gamo Theory )提出政府可以支持工业,比如利用津贴等方式可以抢占市场将外

国大公司利润获取过来,并逼使外国公司退出市场,从而获取垄断利润。例如美国波音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