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了种种困难,迅速走出谷底,良好的经济环境被国际上广泛认同。特别是一大批台商到东莞
投资具有典型意义。他们多数以代工形式加工组装大量的

IT 产品或者是零部件然后出口。由

IT 产业越聚越多,相互配套效果逐渐显现,将各个加工厂产品组装起来生产出像电脑那

样的成品、然后出口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事实上不仅在东莞,在许多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和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外商投资企业聚集的地方,加工贸易企业相互配套可能性越来越高
也日益成为现实。如果说过去加工贸易各个工厂相互协作、配套的可能性极低的话,今天经

20 余年发展,中国累计吸引外资已经高达四千多亿美元规模,其产业聚集效果、相互配

套的可能性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
  另外我国许多生产企业、外贸企业承揽加工出口的能力也有了极大提高,以及将加工产
品在国内深加工结转也有了相当发展。加工贸易向国内产业延伸加工链条也取得重大进展。
在这种情况下加工贸易已经今非昔比,正在由

“一块飞地、浮萍”变为植根于中国大地上的产

业。过去外商在中国搞加工贸易还是转移到其他国家搞选策性较大,而今天要将一个个产业
群体搬家谈何容易。
  围绕解决加工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衍生出的新疑问:
  当前随着加工贸易规模日益扩大,(据了解,

2002 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大致有 3000

亿美元)遇到的政策性课题也日益明显地限制了它进一步发展。
  其一是加工贸易的进口改为国内采购时,其国内采购不能视为出口,不能享受出口退
税政策。所以国内供应商没有积极性。现在任凭

1000 多亿美元的出口机会因政策不协调而失

去,确实令人可惜。
  其二是加工贸易在国内深加工结转时,由于给海关监管带来许多困难,海关监管人员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防范了走私,而顾及不到深加工结转。反之如顾及了深加工接转,有可能
被走私商利用。本来利用加工贸易增加国内采购和延长在国内产业链接可以增加产品附加价
值、稳住加工贸易企业及扩大我国出口,理论上应该得到国家政策鼓励,但现实中却因政策
性操作及其困难一直得不到解决。近来众多学者就解决这一问题纷纷献计献策。其中国务院
发展中心的研究员隆国强先生提出一套方案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他在全面、深入分析了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发展之后,提出应以战略高度认识:发展加工
贸易可以成为我国经济实现工业化的一条有效途径,并提出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的政策建议。
  据了解,世界上新加坡发展经济利用加工贸易实现工业化已经有成功经验。大约从

60

年代开始新加坡引进了加工贸易。当时新加坡曾对要不要发展制造业提出许多疑问。后来新
加坡摸索出利用发展加工贸易实现工业化的一条捷径。当时新加坡拥有港口优势和靠近印尼、
马来西亚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利用这些优势可引进外资发展加工贸易,扩大出口,带
动经济增长。新加坡商人则在中间加工领域大做文章,使加工贸易由两头大中间小状态逐步
演变为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让外来产业逐步改变为植根于本地的产业,新加坡的经济由
此获得巨大成功,实现了工业化的梦想。
  当前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实践和新加坡经济发展成功的经验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支持
了隆国强先生的观点。但世界上的事务是复杂的,还有另外一些因素我们也必须考虑。
  

1、新疑问之一: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与妥善处理内外需经济关系

  近来国际上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特别是对中国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给与了极大的
关注。其中有观点认为:中国出口大量廉价商品制造了世界性通货紧缩,中国出口挤占了他
国市场等等。毫无疑问这些观点夸大了事实,其中可能还带有几分嫉妒、几分敌意。但仔细分
析一下,中国经济增长如果长期靠扩大外需,显然需要以国际市场存在扩展空间为前提。
  历史上,日本、亚洲四小经济发展靠外需带动取得成功,是因为其国家小、人口少及当
时国际市场存在拓展空间。如今时代不同,且中国与这些国家、地区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其
成功经验对我国仅有部分借鉴价值但不能全部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