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修理,使设备的正常维修得不到保证,致使设备运行成本大幅度增加,使用寿命缩短。

 

  

1.3 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对经济性分析较少,工作重视不够 激烈的市场竞争压缩了大部

分工程项目的获利空间,大型工程项目招投标更加规范,承包方试图通过各种途径尽量压
缩运营成本,扩大利润空间。但实际操作时,由于施工单位的负责人多出自工程技术专业,
不擅长施工组织和管理,或只注重施工管理而忽视人员、设备的管理,整个管理框架向技术
层面偏斜,有的机械设备管理人员事先未进行经济分析,不重视经济效益,不按要求履行
定额管理及单机单车成本核算任务,导致机械租赁费用超预算。只看重设备的技术物资寿命,
忽视其经济使用寿命;只看重设备的购置费用,而忽视其寿命周期费用;不提取或任意挪
用大修基金等等,这些都是当前多数施工企业存在的设备管理通病。

 

  

1.4 盲目追求高效益,忽视对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在建筑施工中,每年都发生因机械

设备安全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安全事故,而且事故发生率相当高。在众多施工机械伤人事故
中,大多数是由于操作者安全意识不强、违规操作引起的;有的是由于设备服务年限过长,
零部件严重老化,而工程人员不重视设备维护和保养,致使施工过程中设备突发故障引发
安全事故。

 

  

2 加强工程机械设备有效管理的措施 

  

2.1 建立效益型设备管理新体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企业大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道路施工点多、面广、路段长、工作面相对分散,整个工程项目涉及设计、施工等多个单位和
部门,因流动作业而进行频繁的移位,所拥有的机械设备经常互相调配,不利于管理与核
算。企业要扩大生产规模,谋求持续发展,首先要认清形势,把握市场规律,针对各类问题
制定整改措施,积极参与市场运作,加强设备管理。参照设备管理目标,制定设备经营指标
评价体系,以最大限度扩充利润空间为目的,构建设备管理新体制。

   2.2 加强机械设备

的集中管理

 根据工程项目对设备型号、性能等各项要求,结合施工企业设备管理现状,机

械部将机械设备集中管理,根据工程量和进度计划合理调配人员和机械设备,以优化施工
组织设计,先做短工期的,后做长工期的;先做近的,后做远的,统一调配机械。计算调遣
费用和租赁费用,比选机械施工方案。保证配件的质量,取得价格上的优惠,实行机械设备、
零件统一采购制度,保证库内有合理的常用配件贮备。施工阶段,应定期指派专人维修和养
护机械设备,冬休阶段将设备统一安置在制定位置,并派专人看管,并统一存放,确保来
年开工时设备能够正常使用。推行

“三定管理制”,根据设备台班数量完善人员配备,将机械

设备维护、保养的责任落实到人,并配套制定奖惩条例,确保台台有人管,人人有责任。通
过这种管理方式,可督促设备管理人员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有助于单机核算,确保设备
随时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将人、机固定下来,操作者熟悉本机特点,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全程
监督设备运行状态,发现故障后能够快速锁定故障点及时处理。此外,定人定机有助于发挥
机械使用效率;确保机械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使机械原始资料正确、完整、连续统
计。

 

  

2.3 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 首先要强化人员素质培训,尤其要加强设备操作规程和操作

者技能水平的培训,不断补充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才能抓好机械设备的管、养、修三方
面的工作,以迎合现代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提高设备工作效率。对于可能影响到施
工进程的大型设备应统一调配,并指派专人全程监督操作、管理过程。有的应用频率较高的
设备对技术性能没有太多的要求,可由基层部门统一管理;针对技术含量不高,但可能影
响整个施工进程的机具设备,项目部可参照进度计划统一管理。在设备使用方面,必须坚持
事故

“三不放过”的基本原则——事故责任人未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模棱两可不放

过、未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确保事故分析清晰、责任明确、措施得力、损失真实,避免机械
设备

“带病作业”,保证设备在投入工地后能立即投入使用等现象的发生,提高机具设备使

用效率,杜绝安全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