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能领域。我国建设部在2004年8月27日的《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中更加明确
定义了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高

效率地利用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把建筑智能化

视作绿色建筑的技术手段,节能技术成了发展建筑行业的先导。

    绿色建筑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了节水、节能、材料和构件的重复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
源的利用,甚至还包含了建筑选址和室内环境。但是,其核心是有利于节约能源、有利于保
护生态环境,减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破坏。在世界各国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中,也都把对
环境的负荷、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作为重要的评分项目。

    建筑节能实质上包含了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能量浪费,和拓展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两
大方面。然而在工程实践中,存在着一种建筑节能的表面化现象,即简单地以能量和能耗费
用作为衡量节能的标志。全地球的能源是一个大系统。我们追求的是对全人类而言的总能源
的节约。只看建筑运行的一次能耗形式,不考虑这种能耗形式在制造以及转换过程的总能耗,
那就违背了绿色建筑的初衷。譬如,冰蓄冷技术。不仅在它的设备制造中材料提炼、加工需要
能耗,在其运行中由电到冰、由冰到冷的能量转换过程中都存在着能耗。因而,表面的舒缓
高峰电力和电费开支的多少,并不意味着资源消耗的节省。再有,任何新型能源形式的采用
都会有一个消耗多少能量、产出多少能量的比率问题。在太阳能、风能的利用中,只看投资和
产出的能量,不研究相关设备设施所消耗的能量,也是不正确的。

    新型能源形式的引进是节能的主流。但正像所有的生产都需要考虑投入产出一样,太阳能
光伏发电系统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无论是与发电板相关的硅晶体、钢材或玻璃的冶炼,以及
其他相关逆变器等各种零部件的生产加工,都需要消耗一定的材料和能量。这些预先消耗的
能量,与建成以后产出的能量之比,是值得考虑的大问题。例如,目前有一些晶体太阳能光
伏发电系统的技术水平很低级,生产中消耗的电能需要产出的太阳能板发电19年才能够
补偿。而它的实际运行生存周期不到20年!显然是得不偿失。而某些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只需要发电7年就能够补偿生产建设过程的所有能耗。可见,即使是采用新型可持续发展能
源,也应该考虑产能技术与产能效率问题。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验被动太阳能的热利用。然而,被动太阳能利用只是简单地
直接转换为生活用水的加温,停留在低水平应用层。它与智能化系统也没有发生什么关系。
而太阳能发电技术这个典型的主动型潜在节能形式,将会对建筑智能化系统提出更高、更深
的技术要求,特别是要求智能化系统深化与供能设备、发电设备的系统集成,保证整个建筑
内外电力的调配和平衡。

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工程风险

    建筑是建筑技术与艺术的结晶,体现了特定的文化理念。在建筑中应用高新技术必须服从
建筑的整体设计理念。

    首博新馆不是为建设太阳能系统盖一个建筑,而且原来首都博物馆新馆建设任务书中也
并没有提出安装太阳能系统的要求。因此,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理所当然地没有考虑屋面上
再架设太阳能电池板的结构与荷载,根本没有设计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支架接点问题。从建
筑外观、造型的角度,自然不希望在屋面上再加出一层太阳能屋面。因此,太阳能光伏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