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是常翻,但领悟却不见得多深,表面上花的时间不少,收益却不见得那么大。

因为看书并记

住书中的东西只是记忆,并没有涉及推理,只有靠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个事物,看到别人

看不到的地方,这部分推理的过程就是你的思维时间,也是人一生中占据一个显著比例的

“暗时间”,

你走路、买菜、洗脸洗手、坐公车、逛街、出游、吃饭、睡觉,所有这些时间都可以成

“暗时间”,你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进行思考,反刍和消化平时看和读的东西,让你的

认识能够脱离照本宣科的层面。这段时间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日积月累将会产生庞大的效应。

能够充分利用暗时间的人将无形中多出一大块生命,你也许会发现这样的人似乎玩得

不比你少,看得不比你多,但不知怎么的就是比你走得更远。比如我就经常发现一些国外的

牛人们为什么不仅学习牛逼,连

“业余”玩儿的东东也都搞得特牛逼,一点都不业余(上次

在《

How We Decide》上看到斯坦福的一个牛人,理论物理学博士,同时是世界扑克大赛的

前六名保持者,迄今累计奖金拿了六百多万刀),你会奇怪,这些家伙到底哪来的时间,

居然可以在不止一个领域做到卓越?

程序员们都知道,任务切换需要耗费许多额外的花销,通俗地来讲,首先需要保存当

前上下文以便下次能够顺利切换回来,然后要加载目标任务的上下文。如果一个系统不停地

在多个任务之间来回倒腾,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在上下文切换上,无形中浪费很多的时间。

相比之下,如果只做一件任务,就不会有此损失。这就是为什么专注的人比不专注

的人时间利用效率高得多的 原因 。任务切换的暗时间看似非常不明显,甚至很多人认为

“多任务”是件很好的事情(有时候的确是),但日积月累起来就会发现,消耗在切换上的

时间越来越多。

另外,大脑开始一件任务的时候必须要有一定时间来

“热身”,这个时间因人而异,并

且可以通过练习来改变。举个例子,你看了一会书之后,忽然感到一阵无聊,忍不住打开浏

览器,十分钟后你想起来还要继续看书,但要回复到当时理想的状态,却需要一段时间来

努力去集中精力,把记忆中相关的知识全都激活起来,从而才能进入

“状态”,因为你上了

十分钟网之后这些记忆已经被抑制了。如果这个

“热身”状态需要一刻钟,那么看似十分钟的

上网闲逛其实就花费了二十五分钟。

如果阅读的例子还不够生动,对于程序员来说其实有更好的例子:你写程序写得正

high,忽然被叫去开了一通会,写到一半的代码搁在那儿。等你开完会回来你需要多久能够

重新进入状态?又或者,你正在调试程序,你已经花了二十分钟的时间把与这个

bug 可能

相关的代码前前后后都理解了一遍,心中构建了一个大致的地图,就在这时,呃,你又被

叫去开了个会

(:D),开完会回来,可想而知,得花上一些时间来回想一下刚刚弄清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