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1)、战略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企业要实现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动态平衡,关

键是根据外部环境的过去、现在的变化来推测将来的发展趋势,从中找出威胁和机遇,并根据自身的资源
占有状况,明确实现目标资源聚集、配置的要求,以应对威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发展壮大自身的经营实
力。

(2)战略目标。它是指企业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应达到的经营水平和要完成的主要目标。一个好的战略

目标除了要建立在环境分析和内部条件分析得出的科学依据上,还应有四个特征:时效的(指有时间限
制)、确定的(指能定量、定性较准确)、综合的(指能够覆盖各个层次)和现实的(指可行的和能够达到
的)。

(3)战略重点(经营方向)。指企业现在可以提供的产品与服务领域以及在未来一定时间内拟进入或

退出、拟支持或限制的某些业务领域。即解决企业的长期市场定位问题。使企业能集中优势资源,实现发展
上的突破。

(4)战略方针(重大经营方针)。它规定企业优势资源整合的导向和主要手段。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我国企业由于发展层次比较低,战略方针上是以:

“质量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为企业资源整合的导向。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相当一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提出了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作为资源整合的

导向。

(5)战略措施(实施步聚)。它明确分哪几个阶段实现战略目标,并明确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措施。

如中国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一是实现温饱,二是步入小康,三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准。
三、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

1、高度的全局性:战略是对企业未来经营方向和目标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它是由企业最高领

导直接主持制定的,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具有普遍性、全面性、权威性指导意义的管理决策。

2、长期的目的性:战略是为了创造企业的未来,是立足于企业长远利益基础上的理性思考,不是追

求短期利益的冲动。

3、竞争的对抗性:战略是市场竞争的产物,从本质上来看,竞争的对抗性是战略的核心内容。制定

战略规划,就是为了在长期的市场经营中保持竞争优势,有针对性的、主动的进行市场竞争。

4、经营的风险性:战略实施的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异,构成了战略本身的风险性。应当说,有

了战略并不能保证一定能取得成功,却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没有战略也不一定不成功,但这种成功的偶
然性很大。

5、切实的可行性:战略的可行性首先是建立在环境与资源动态平衡的基础之上的,要根据环境变化

及时地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要建立不同的配置方案,以应对环境的变化。其次,可行性还必须建立在战
略方案的可操作性上。

6、相对的稳定性:战略的制定是一个长期酝酿、滚动完善的过程,是建立在大量信息收集、分析、预

测的基础上,战略方案一旦确定,就应该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不宜轻易变动。只有当环境出现巨大变化时,
则要注意适时的对战略进行调整。

第三节

   企业战略管理思想发展及作用

一、战略管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1、预算与控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当时企业所处环境基本稳定,企业内部资源有限且稳定,企

业主要考虑建立标准化的管理程序和操作方法。所以最具战略思想的管理是拟定一个能覆盖企业各方面收
入、支出状况的预算,并将经营实绩与之比较,以求控制成本和调整企业的生产行为。

2、长期计划。20世纪50年代流行。它通过对企业经营实绩的回顾来预测企业未来的目标,拟定相应计

划,企业的各种资源根据计划而重新配置,以求帮助企业实现潜在的增长和应对环境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因
素对企业经营的负面影响。

3、战略计划。60至70年代广为重视。企业对其所处的环境作总体性的考察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确定

企业的发展方向,增强企业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对市场的竞争能力。

4、战略管理。70年代中期。企业要实现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动态平衡;实现经营战略的系统化,以

求对环境反应敏捷,在追求业务与利润目标的同时还承担着社会成员的职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