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内资企业配套能力不强,产业链条短,加工贸易的辐射能力和聚集效应未得到
充分释放。因此,我国加工贸易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的优势。

3.我国的加工贸易区域分布不均衡
近年来,加工贸易在我国区域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的不平衡发展态势。

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规模依次递减

,中西部地区受地理位置、产

业配套、运输成本、物流效率、投资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尚未具备承接转移
的条件,难以形成中西部地区之间有效的转移与传递机制。

4.加工贸易与国内产业的关联度低
目前,我国加工贸易的本地采购率不仅低于新兴工业国家,而且低于东盟国

家。零部件和原材料大量依赖进口

, 尤其是技术含量高的关键零部件更是对进口

依赖较大,料件本地采购比例偏低,给国内相关原材料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
的冲击。我国加工贸易最突出的表现是

“两头在外”和“大进大出”。这种模式导致

外商控制着核心技术和销售渠道

, 我国加工贸易真正的经营主体是外方,而中方

只参与简单的加工制造,使我国原有的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因此,加工贸易对国内产业的带动作用较小。

 我国加工贸易的升级转型的应对策略

1.大力推动加工贸易 ,更多地进入先进制造技术和新兴制造业领域 ,促进加工

贸易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要抓住以

IT 产业为代表的国际高

新技术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

 ,充分利用加工贸易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和新型制

造业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环保型高新技术产业;利用高

新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业

 ,提高加工贸易的技术含量 ,加工深度和附值 ,走质量效

益型发展道路

;国家在促进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 ,应设立具有标志性

的国家级研究开发中心

 ,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的扶持性政策 ,应将高新技

术产业与一般制造业区别对待

 ,通过政策上的落差 ,有效地将资金和资源引入高

新技术产业。

2.优化加工贸易企业结构 ,提高企业自主发展能力。应培育、鼓励、扶持国内企

业大力发展加工贸易

 ,增强国内企业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 ,

把自己做大做强。首先

 ,加快赋予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进出口经营资格 ,使更多企

业具备开展加工贸易、走向国际市场的条件。其次

 ,鼓励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开展

合作

 ,重点推动有实力的国内企业通过加工贸易的方式 ,进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

 ,深入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 ,成为逐步发展加工贸易的主导力量。再次 ,要不断

提高企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

 ,从代加工 OEN 向代设计 ODN 乃至自创品牌

 

ODH 发展 ,努力培植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自主品牌。

3. 大力推进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良好的加工贸

易发展环境。利用多种投资方式

 , 改善中西部的基础设施,尽快修筑交通运输干

线,打通通往国际和我国东部沿海的陆路、水路和空中通道,加快电信基础设施
建设的步伐。改善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根据中
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出口优势产业。培育和形成新的外经
贸增长点,

 建立以水力、矿产等资源开发为核心的矿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能源

加工

 , 发展旅游业和边境贸易。要大力引进高新技术 , 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 , 增

强对资源性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能力

 ,发展高附加值的出口商品 , 使资源优势

转化为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的优势。进一步办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出
口加工区。选择部分科技实力强的中心城市

 , 建立以高新技术为主的出口加工区

运用区位优势

 , 发展面向中亚、南亚等出口的加工工业。积极开展同周边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