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2.2 误区二:不含添加剂的纯天然食品才是安全的 

  普通民众往往以为,纯天然的食品就是最好的,看到

“本品不含任何添加剂”这样的说

明就觉得很放心。其实,食品是否安全,取决于多个方面,包括食品原料的被污染水平、膳
食结构、饮食方式、吃进去的量、食品中危害物质毒性及毒性大小等。比如微生物就是很容易
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前期媒体曝光的速冻食品

“细菌门”以及某品牌牛奶中黄曲霉毒素 M1

(致癌物)含量超标事件都是实例。按照现在的科技检测水平,无法保证人们吃的食品是百
分之百安全的,总能检测出一些有害物质。关键是看接触量,专家所做的工作就是评估什么
样的风险是人体所能接受的。天然并不等于安全,天然的食品添加剂也并不比人工化学合成
的更安全。要求食物实现

“零风险”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否则也只会加重生产企业其实最终还

是消费者的额外负担。

 

  

2.3 误区三:食用化学合成的工业品一定对人体有害 

  化学合成的化学名称食品添加剂并非是危害人体的,在世界各地很多的食品、药品和化
妆品(牙膏)里,都有多种这样的食品添加剂,我国每年食用的味精、香精的数量就是相当
大的。以一般正规的面包制作为例,普遍加有包括抗氧化剂、乳化剂、酶制剂、防霉剂等多种
添加剂成分。如加入硫酸钙可以很好地调节面包的

pH 值,使酵母发挥更大的功效;加入双

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是作为乳化剂的一种水油融合剂;加入碳酸氢钠作为膨松剂;加入
脱氧乙酸钠作为防霉剂等,这些都是在国家允许使用的安全范围之内的。此外,还有方便面、
饼干、糕点、糖果、口香糖之类,更是含有多种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只要不是超量或超保
质期食用的,就不会对人体造成多大伤害。

 

  

3 正确认识化学技术及化学食品添加剂的意义 

  

3.1 化学技术用于食品添加剂工业具有双刃性,人类可以趋利避害 

  人类与化工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现代生活中,几乎随时随地都离不开化工产品,甚至
有些化工产品在人类发展史上,起着划时代的重要作用。但化学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
人们带来很多好处的同时,也有可能带来部分危害。首先必须看到,化学食品添加剂正是与
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工产品,它在依法使用前提下表现出很多有益作用:一是有利于食
品的保藏,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二是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三是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
值;四是增加食品的种类和方便性;五是有利于食品加工机械化操作等。其次,某些化学食
品添加剂在发挥有益作用的同时,对人体也可能存在副作用。比如亚硝酸钠,被作为肉类制
品的添加剂应用时,优点是可以使肉类制品呈现较好的亮红色,并抑制多种厌氧性芽孢菌
生长,增进肉制品风味。但其缺点是,本身具有较大毒性。迄今为止尚未找到能够替代亚硝
酸盐的新产品,原因是虽然可以找到替代品,如红曲色素,但对于如何防止肉毒梭状芽孢
杆菌的生长仍是一大问题,而一旦发生肉毒中毒则可能给人类带来生命危险。因此,人类要
确保食品安全,不应该躲避化学食品添加剂,而是要科学把握某些化学食品添加剂的双刃
性,在权衡利弊后严格控制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并在有些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其用量

[3]。 

  

3.2 非食用的化学物质与化学食品添加剂有天壤之别 

  人们一度害怕化学食品添加剂,多数是因为某些概念上的混淆,将化学食品添加剂与
食品中非法添加的非食用(化学)物质统称为

“添加剂”。其实,首先这二者性质完全不同,

化学食品添加剂是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用于改善食物品质的可食用物质,如瘦肉精、
苏丹红、三聚氰胺、孔雀石绿等都是对于食品非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其次,化学原料不等于
化工原料,即使是同一名称的化学物质,因其品质指标、杂质含量等的差异,在用途上差别
很大,如有些物质(原料)有试剂级、食品级、药品级、饲料级、化工级(工业级)等级别区
分。化学试剂和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过程都是相似的化学技术,但食品添加剂强调对人体卫生
学的安全程度,砷、铅、重金属等为必检项目,毒理试验、安全评价尤为重视,所有安全性都
必须经过严格审查。而化学试剂强调对物质的化学纯粹程度,项目有含量、杂质和物理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