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年来我国初级产品进口规模一直呈扩大趋势,其中,铁矿砂、原油和成品油进口量均出现大
幅增长,而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应看到我国虽参加了全球
水平型分工,但在分工层次结构上仍处于较低位置。

 

  

(3)一般贸易的比重略低于加工贸易,加工贸易进口增速稳定。虽然 2006 年一般贸易的

增速出现了超过加工贸易的情况,但加工贸易在贸易方式的比重上仍占据二分之以上,且
发展相当稳定。与一般贸易相比,加工贸易属于一种典型的大进大出、两头在外式的贸易方
式。而我国得以吸引外商的最大优势仍是其低廉的劳动力。

 

  

(4)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增长较快,民营企业出口规模逐步扩大。在我国的贸易统计中,

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一直占有较大份额,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

WTO,外商的投资从量

化到质化方面都有提高,因此带动其进出口额的逐步增长。

2006 年中国民营企业进出口总

3076.6 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 17.5% ,其中出口 2139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43.6%,年度出口额首次超过国有企业。 
  

(5)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全面增长,市场多元化的成效逐步显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入世后对外开放层次的更新,我国的对外贸易正逐渐向更广的范
围发展,体现在贸易伙伴的数量增加和对主要贸易伙伴贸易量的大幅增加。近年来,中国与
新兴市场贸易额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二、关于我国对外贸易中货物流向的现状分析

 

  从各年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对外贸易流向的总体特征是集中化的,无论是出口市场
还是进口市场都呈现出高度的集中化。但近年来出口流向的集中化程度在逐渐减弱,而进口
的集中化程度则稍有增强的趋势。我国对外贸易流向的特点表现为:

 

  

1.我国的对外贸易流向集中在亚洲、欧洲及北美地区 

  统计数据表明在贸易总额上,亚洲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美洲和欧洲,而且这些区域
与中国的贸易额在近期内一直呈积极的上升趋势,其中,在亚洲,主要是对香港、日本和韩
国出口,对香港的出口主要是转口贸易

 ;进口主要来自于日本、韩国和台湾省。对北美地区

的进出口都主要集中在美国。而对欧洲的贸易则相对分散一些。

 

  

2.在区域分布范畴上,我国的贸易相对集中在本地区或距离较近的地区 

  从地理位置上看,我国的对外贸易相对集中在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可见运输成本也是
影响我国对外贸易流向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地理位置接近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文化
和风俗习惯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比较多,市场需求的相似性比较大,企业对这些市场的开发
和维护也更加容易些。

 

  

3.从经济发展程度来看,我国的对外贸易相对集中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

 

  如下表所示,我国对东盟的出口在总出口中占很小的比例,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
对东盟的出口下降,到

2000 年才开始逐年上升,与此同时,与美洲、欧洲两大贸易对象区

域的出口总额一直稳步增长。我国在与处于更低阶梯的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的贸易中,主要
是劳务输出如工程建设,而这些国家市场需求有限,因此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规
模不大。此外,我国缺乏具有国际经营经验和能力的大型跨国公司,与发展水平接近的国家
之间开展产业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

 

  三、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升级优化与贸易流向研究对策

 

  加入

WTO 后,我国的贸易结构如何进一步调整优化是实现我国出口可持续增长的关

键。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自从上世纪

90 年代就一直鼓励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已取得了一

定效果,同时,我国有些大型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增大,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因此可见,我国对外贸易流向的实际变动也趋向于相对的分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