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级,投资的过程充满盲目性。

  

  

2.股权尽职调查不充分,流于形式。不少企业委托外部中介机构进行尽职调查,一些中

介机构也作为投资双方的媒介,他们出于自身的利益,可能会尽量促成投资,使信息被粉
饰。还有的企业自主进行尽职调查,惯常做法是组织几个部门到目标公司进行考察,但人员
往往只是企业内部指派的职员,而缺少外部的专家顾问,过程流于形式,走马观花,缺少
针对性,有时甚至把目标公司单方提供的资料作为考察成果,这样必然使调查成果失实。

  

  

3.可行性报告与投资方案制作不完善,内容过多注重出资环节。由于前期的调查不充分,

后期的可行性研究、投资方案的制定也会不完善,风险是环环相扣的因果链条。另外,在进
行可行性研究时需要使用大量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一些部门或人员图省事,草草应付。

  

  

4.高层决策者决策失误。企业的一些高层领导的个人意志和风险偏好会对投资决策产生

明显的影响。一些决策者头脑发热,或决策层由少数人操纵,缺乏集体科学决策,亦或上级
主管部门干预都会导致决策失误,进而导致投资损失。

  

  (二)在投资营运管理阶段

  

  

1.项目的实施缺乏风险控制,随便找个范本就和对方签订协议,或者按照对方起草的

协议和章程签订,没有根据自己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

  

  

2.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全面的投资管理体制没有建立,在进行长期股权投资

后,未能组建明确的项目责任小组,导致项目管理真空。

  

  

3.外派人员管理混乱。一些企在投资后没有或不重视向目标公司外派管理人员,任其

“自主经营”、自由发展,待出现问题时,方知投资成为泡影。另一方面,派去的董事等高级
管理人员不作为,没能起到维护投资人权益,沟通投资双方的作用。更恶劣的是一些外派人
员在缺少监督的环境中与被投资公司的内部人员合谋掏空被投资公司的资产,最终祸及投
资方。

  

4.项目跟踪评价和统计分析环节缺失。企业缺乏投资项目后的评价环节,也没有相应的

部门进行绩效的统计分析,导致投资方不能及时推广有益的经验,也不能及时终止不良的
项目。

 

 (三)在投资清理阶段

  

  

1.未预先设置投资清算的触发点,没有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置方案,一旦发生促使投资

退出的重大事件,往往被动开启退出机制,疲于应对。

  

  

2.没有成立专门的投资清理小组,没有设定退出目标,往往是

“被动接招”,一路丧失

主动权。不仅使退出的风险大增,还使事后无法进行奖惩,也不利于经验的总结。

  

  

3.投资退出时机和方式选择失误,使退出成本和投资损失大大增加。  

  三、建立全面的长期股权投资风险管理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将风险管理的思想全面贯彻到风险防范的过程中,在整个企业层
面构建制度大框架,并把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组织结构、内部控制等框架都涵盖其中。

  

  (一)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

1)在投资前和投资决策阶段,重点是把制度框架建立起来并使其正常运转,以将投

资决策纳入框架的规范。

  

  (

2)在投资营运管理阶段和投资清理阶段,重点是通过对重大事件的动态管理,加强

长期股权投资的过程管理,并保证退出渠道畅通。

  

  (二)建立合理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我国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大多为塔型的职能式结构。从董事会到总经理,然后下设职能部
门。对企业来说,长期股权投资绝不只是企业高层拿决策、项目部门跑执行这么简单,他往
往需要各部门各层级的协调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打破僵化的组织机构,进行结构再设计,
可以根据长期股权投资的业务流程把现有的职能部门整合成几大系统,灵活调用。比如将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