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1

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世博轴的总设计师黄秋平。出生在上海的黄秋平在

1982 年,

进了清华,开始了他的

2

建筑生涯。

“和同一时期毕业于清华的那些如今活跃在中国甚至国际

建筑舞台的明星校友相比,黄秋平的性格显得稳重、平和得多。

1987 年毕业,黄秋平直接

进入了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这一国营设计单位工作。那时候中国的建筑业还不是非常活跃,
很多同学都想出国。在

1987 年到 1988 年一年多的时间里,黄秋平曾想过出国深造,但刚

好到了

1989 年的时候,国内建筑业开始热起来,“有很多事给你做,给你机会!”最后,

他把入学申请表送给了其他同学,自己放弃了出国的机会,留在国内发展他的建筑事业。在
1990 年到 1992 年间,黄秋平开始独立做项目。在黄秋平设计的住宅中,他自认为“中远
两湾城

”的项目功能性做得很好,规划得也很好,它是上海规模最大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不

过由于开发商的原因,规划方面也有很多的缺陷。当时由于市场定位的关系对形象考虑得比
较少,主要是在功能上面做了重点的考虑。同时,黄秋平的设计也涉及到了境外的建筑设计。
做过上海规模最大的住宅,做国国际知名的连锁酒店,做过现代集团第一个境外商业性项
目,目前又攻克了上海最长的建筑

——世博轴的难关,经历了这些著名项目的洗礼,黄秋

平依然人如其名

——秋天一般的平和。相比如今中国建筑界满天飞的著名建筑师,黄秋平是

一个做著名建筑的非著名建筑师。

膜结构建筑作为新的建筑形式于本世纪五十年代在国际上开始出现,至今已有四十

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到了七十年代以后,膜结构的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膜结构的出现为建
筑师们提供了超出传统建筑模式以外的新选择。

世博轴是由地上二层地下二层组成的立体交通枢纽(见图

1),长约 1045m、宽

130 米。总占地面积约 13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25.1 万平方米,其中地下空间建筑面

积约

19 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 6.1 万平方米。世博轴索膜结构是迄今为止世界规模最

大的连续张拉索膜结构,整个屋顶膜面长约

843 米、最宽处约 97 米。膜材选用了一种名为

PTFE(聚四氟乙烯)的涂层玻璃纤维,具有不易燃性、防紫外线、抗风化、自洁性、高反射性

等特点,完全可以适应上海地区的台风气候, 阳光谷索膜结构只有在十级以上的风力,才

会出现明显的位移,这个位移也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阳光谷建筑负责人骄傲说。世博轴,

 

  “

流云般舒卷的白色顶棚、 玉兰花般怒放 的 阳光谷 ,宛如一座立体天桥。世博轴大道上,

 

错落有致地分布 着

6

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倒锥形钢结构,它们有一个温暖的名字 阳光谷

——

 

顾名思义就是让自然光洒落 谷底 。世博轴 阳光谷 为大悬挑单层网壳钢结构, 是当

今最先进的建筑结构技术的代表,设计与建造采用了国际领先的数字化仿真技术。阳光谷
采用的是钢结构网壳形式,网壳里镶嵌的都是玻璃,是专门展现玻璃特色的造型工程,由

2

  “

万块不同规则的三角形夹胶玻璃组成,其功能是让自然光透 过 阳光谷 倾泻出来,加

强地下空间的采光效果。然而阳光谷的建成并不容易。巨大的 阳光谷 ,其中最大的顶部直

99 米、底部直径 20

 

米。整个钢结构由

10348 个节点单元和 31000 多根杆件相互连接

而成,构件数量巨大且各个节点的形状又互不相同,节点上每个 花瓣 的角度都不同,要

 

做到无缝对接,就 要求每个节点单元的尺寸误差小于

0.5mm,角度偏差要小于 0.25 度。

建筑精度的要求很高,具有世界级难度。德国厂家提出了

6.7

 

亿元的工程报价。天津 大学提

出了一个成本更低、安全性能更高的新方案。天津大学机械学院的师生们拿出了自行设计的

 

天大焊接机器人 ,设计了全数字化、自动化的生产工艺,确保 了每个节点的尺寸和角度

毫厘不差,可以精确地吻合起来搭构出 阳光谷 的钢结构框架。世博轴工程的另一突出特色
是屋面顶棚采用的索膜结构

,创造了 世界索

 

膜 结构

  ”

之 最 。整个屋顶膜面由

31 个外桅杆、

19 个内桅杆及牵引桅杆的各类钢索作为支承系统,膜面展开面积达 7.7 万平方米,是世界
上最大的索

 

膜 结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