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缺,而不是生产性投资。私人钱庄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较为普遍,钱庄的功能比较齐全,既
有储蓄也有贷款,甚至可以办理很多汇兑业务,其规模一般较大,有些钱庄成为当地社区
融通资金的主要途径。总的来说,民间金融在营运方式上简便、灵活,经营成本低,风险控
制较好,因此一度成为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融资渠道之一。但是对于民间金融来说,外
部环境一直是不利的。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大部分农业基金会经营良好,而各级政府的行政
性干预导致的违规操作是合作基金会呆、坏账资金大量产生的主要原因。即使是在这样的环
境下,据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研究报告,中国农民来自非正规市场的贷款大约为来自正规
信贷机构的

4 倍,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5.农业保险机构。当前我国加速向市场经济转型,政府对农业的直接干预将逐渐减少,

由农民直接承担的农业风险正在增大。如果仅靠农民自身来承担这些风险会对农民生产积极
性产生消极影响,而且我国农业部门也无力独自承担这些风险。从经济学上讲,保险手段应
是农业风险管理中有效规避风险的措施之一。但是我国农业保险业务不断萎缩。从保费收入
来看

, 1992 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增加到 8 .17 亿元, 试办的险种近百种,达到历史最高。1993

年我国实行财险寿险分业经营,人保公司进行商业化改造,其他各保险公司相继退出农业
保险,农险业务迅速萎缩。到

2003 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下降到 4.32 亿元,险种数目也减

少到不足

30 个。虽然在 2004 年经过改革之后情况有所改善,但是农业保险的覆盖面仍然十

分狭窄,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粮食作物的承保比重只有

0.01%,棉花 0.02%,大牲畜 1.1%,奶

3.6%,生猪 0.8%,家禽 1.3%,水产养殖 2.5%。 

  

 

  

 二、 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 

  

 

  

 1.投资环境不理想,缺乏对资金的吸引力。首先是农村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基础落后,

抗风险能力弱。根据银监会的统计资料显示,农村种植、养殖业的不良贷款率高于全社会平
均不良贷款率

12.5 个百分点,因此农村金融市场面临高风险与银行的风险规避形成了矛盾;

另外,农村金融资源匮乏,难以取得规模效益,且信息不对称导致交易成本相对较高。其次
是农业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技术进步滞后,特别是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了对农副产品
低价收购的政策,更使工农产品价格

“剪刀差”有日益扩大的趋势,导致农业比较效益低下,

因而投资农村往往得不到平均利润;第三是不能实现农业投资经营规模,分散经营不易取
得规模报酬。因此农业生产

“投入多,产出少,经济效益低”。 

  

 2.在市场营销方面,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也没有考虑到农户的金融需求,不仅贷款品

种及期限不能够适应农业生产特点;而且为了降低单位交易成本、管理和人工费用,金融机
构也是尽量使小额零售业务转变成适合城市居民或乡镇企业需求的批发式的大额业务。另外,
只有极少的农村金融机构从事或者代理债券及保险类金融产品业务,这样,农村正规金融
机构在市场营销方面就将广大农村地区农民需要的金融服务排斥在外。

 

  

 3.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土地制度,农村土地及房屋不能抵押,农村金融机构缺少有效

的保证手段,签订信贷契约就需要搜寻更多信息,使得农村金融机构的信息成本上升,导
致农村金融市场沦为低效市场。再由于存在信息悖论,商业金融机构通常只能选择放弃信贷
契约,退出低效市场的经营策略,反过来也必然影响到商业金融机构的供给下降。

 

  

 

  

 三、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改革农村金融体系制度的对策建议 

  

 

  

 1.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应逐步加大财政支农的投入力度,并且调整农村基本建设投入

占计划内基本建设投入总额的比例、支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等,确保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而且在支持

“三农”的过程中,我们要分清金融与财政的职能。在目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