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中国的西北

华北

部、东北西部在历史上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

上,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这里

植被

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

土流失十分严重。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
总面积达

149 万平方公里,从新疆一直延伸

黑龙江

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

线。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面积占这一地区总面积的

90%,

黄河下游

有些

地段河床高出堤外地面

3—5

米,成为地上 悬河 。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在

400

毫米以下,形成了 十年九旱,不旱则涝 的气候特点。风沙危害、水土流

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各族
人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境地,同时也构成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

总结历史经验,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改变这一地区的自然面貌和经济条

件十分关怀、极为重视。

1978 年 11 月 25 日,国务院批准了在三北地区建设

大型防护林工程,并特别强调: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
流失十分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大力种树种
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
牧生产条件的一项战略措施。并把这项工程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
项目。
2.2 目的与目标的分析

三北地区是中国林业发展的重点、难点地区,沙化土地总面积达

148 万平方千米,占全

国沙化土地的

85%;水土流失面积 240 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 67%。三北地区也是我

国林业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三北地区

13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现有宜林地面积 3936

万公顷,占全国宜林地面积的

68.7%;全国近 50 万平方千米可治理的沙化土地,

90%集中在三北地区;黄土高原 45 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基本上分布在三北地
区。我国实现到

2020 年森林覆盖率达到 23%和 2050 年 26%的战略目标,增值空间

重点在三北地区。三北工程对于改善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
收入,促进区域发展,发展现代林业,推进生态文明,提高我国在生态环保领域的地位
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2.3 综合方案

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是老一

无产阶级革命家

夙愿。早在

1964 年,周

恩来总理就林业发展作出重要批示: 林业要以营林为基础。造林要把重点放

在水土流失、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有阵地、有重点、有步骤地前进。

 1978 年初,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关于在我国北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

林带的建议》,邓小平同志和国务院几位领导很快作出重要批示。国家林业总
局迅速组织干部开展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
 
按照工程建

总体规划

1978 年开始到 2050 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

工程,建设期限

73 年,共需造林 5.34 亿亩。在保护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

采取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

飞机播种造林

措施,实行乔、灌、草结合,带、

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大
型防护林体系,使三北地区

森林覆盖率

5.05%提高到 14.95%,沙漠

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

生态环境

人民群众的生产生

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2.4 模型化并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