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2.1 人文主义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价值观念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于建筑的理解和认识。人们越来越
重视研究

“人”在建筑(包括在城市环境)中的主体地位,并开始建筑本质意义的思考。 

  

 

  

1977 年马丘比丘宪章体现了当代建筑观念的变化:“建筑的主要问题已不再是纯体积

的视觉表演,而是创造人们能在其间生活的空间。要强调的已不再是外壳而是内容,不再是
孤立的建筑而是城市组织的延续。

”新的城市化概念要求环境具有连续性,而高层建筑是连

续统一体中的单元,只有与其他单元对话才能达到自身形象的完整。在现代意义下的建筑审
美活动已不再停留于对形式和风格作传统意义的纯美学关照、而是把建筑置于广大社会文化
语义场中对相关的问题做有意义的反映。

 

  

 

  作为社会发展的综合产物,高层建筑的审美价值趋向也表现为更加注重精神,注重文
化与环境,整体意识也更趋强烈。它要满足社会的需要,代表当代生产力水平,反映人们的
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审美取向,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社会性,而高层建筑与人的关系也
必然变得更加复杂奥妙。正如布鲁诺・塞维所说:

“对现代作品的审美价值标准固然与对过

去的没有什么不同,但现代建筑的艺术理想却是与它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的

……人类活动和

生活的多样性、物质心理活动方面的需求、他的精神状态,总之,这个完整的人、肉体和精神
结合为活的整体的人,就是现代艺术的源头。

” 

  

 

  

2.2 体验过程 

  

 

  建筑的目的在于为人的生活服务。千百年来,人们首先关心的是建筑的结果,对于高层
建筑,大多数人是把它的目标能否实现,即完成后的高层建筑能否具有它

“应当具有的”特

性和品质

――包括风格、形式、功能质量等等――作为衡量一个设计或一件作品成败的最终

标准。随着人类的进步,建筑也在不断的发展,一旦有了可能,建筑中便出现了装饰,出现
了非功能性的构件和形式,出现了并非满足人类居住所必需的平面、立面以至空间的处理

…人类的建筑活动始终在追求着对单一居住功能的超越。 
  

 

  以国际式建筑为代表的现代建筑美学表现出重普遍、轻个体;重永恒、轻短暂;重客观、
轻主观;重统一、轻多样等基本硬美学特征。这种审美观念注重物质功能,具有清晰的理性
目的,符合逻辑的审美追求,崇尚完美的审美理想,关注高雅的审美情趣,并在一段时期
内成为主流。而随着文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对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产
生了深刻的思考。以文化为本体,探究人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文化哲学受到了广泛重视,
这实际上是社会的发展使人类对自身进行更高层次反思的结果。随着人类主体意识的不断觉
醒和当代哲学对人类及其生活本质探索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艺术不是替代生

活的

“理想”,而是生命本身的一部分。 

  

 

  从总的建筑审美趋势来看,当代建筑比以往更加重视与人的生活的联系,更加重视人
对建筑的接受过程,更加重视人在建筑中的各种体验、感受等心理状态及其发展的依据。如
果说,以往人们把建筑当作一种客观、恒常的物质存在而主要关心它所具有的内容和性质的
话,则今天建筑更多地被视为一种在与人的交流对话中不断发展变化的存在,一个不断生
长的过程。二者相比,前者指

“什么”,主要涉及一种终极、恒定的结果;后者指“怎样”,主